TEC Grid Data和Ionospheric Model(电离层模型)都是与电离层相关的重要概念,但它们在定义、用途和生成方式上有明显区别。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 定义 TEC Grid Data:总电子含量网格数据,表示在特定区域内的电子总量,通常以电子个数每平方米(TECU)表示。它是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出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具体数值,通...
一种利用GNSS三频观测值计算绝对电离层TEC的方法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将GNSS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处理为相位数据和伪距数据。 2.根据GNSS卫星系统的不同,选择相应的TEC模型进行建模。 3.利用相位数据和伪距数据计算TEC值。 4.根据计算得到的TEC值,推算出GNSS信号传播速度和相位修正值。 5.利用相位修正值和伪距数据进行差分码偏...
电离层残差法(IR)是基于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几何无关组合的一种周跳探测算法。该方法仅需计算相邻历元的一组差值即可进行周跳的探测。 电离层残差法特点是:先选择一些变化平缓而十分有规律的事物作为判断标准,如卫地距(载波相位观测值)、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TEC等。一旦发生周跳,上述规律将被破坏,据此来完成周跳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GNSS双频观测数据,通过载波相位平滑码计算TEC的算法与程序实现,达到实时或近实时计算TEC的要求。其中,包括利用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穿刺点轨迹分布和卡尔曼滤波计算系统仪器偏差的子算法实现。 2.详细介绍了NeQuick电离层模型,该模型拟作为伽利略系统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对该模型的研究能...
1 利用GNSS数据结合NeQuick模型估计foF21.1 多模GNSS数据计算TEC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监测网连续跟踪站GPS和GLONASS的采样间隔为30 s双频数据对TEC建模[12-14] (1) 式中,P4是平滑后的双频伪距差;ΔBijS和ΔBijR分别是卫星相对电路硬件延迟...
1 利用三频数据确定电离层 TEC 的方法 1.1 传统双频数据计算电离层 TEC 的方法 在只顾及一阶电离层延迟误差的情况下,电离层 TEC 可以通过测码伪距观测值 获取,其计算公式如下[9]: (1) 式中,f1、f2 分别为载波 L1 和 L2 上的频率;P1、P2 分别为 f1、f2 频率上的 测码伪距观测值;B12 为频间硬件延迟...
gnss探测电离层tec原理 信号在穿过电离层时会受到折射和延迟。不同频率的信号受影响程度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为测量 TEC 提供了基础。卫星发射的信号具有特定的频率和编码。地面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进行处理。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是导致信号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来计算 TEC。GNSS 星座中的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NSS接收机的电离层TEC实时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取GNSS接收机实时测量数据:步骤2,计算基于伪距观测的电离层TEC:步骤3,计算基于载波相位的电离层TEC:步骤4,计算基于载波相位调平的电离层TEC:步骤5,构建电离层TEC观测方程:步骤6,Kalman滤波实时估计:步骤7,提取并输出电离层实时TEC信息....
研究表明其日间TEC变化较中纬度地区剧烈,高阶电离层延迟对GNSS定位结果影响可达厘米级;文献[109]等提出采用带有三角级数的曲面拟合模型构建区域电离层延迟二阶项模型,并分析了其对导航定位结果的影响;文献[110]提出在国际地磁场模型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