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汤主 之。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歌曰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升(栝)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孙男心典禀按。胸为气息之路。若阴邪占居其间。则阻其阳气不通。故生喘息咳唾胸背 痛诸证。寸口者。脉之大会。阳之位...
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汤主之。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半夏(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元犀按。此肺胀。...
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
中医妇科学方歌Tag内容描述:1、中医妇科学方歌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1.1.2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1,2血热证1.2.1...
消化不良的症状,有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腹泻等。其中胃肠胀气及闷痛常为显著症状。1.湿阻气滞 症状特点:纳呆嗳气,胸隔痞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腻。 可选用中成药:木香顺气丸。2.脾虚气滞 症状特点:食欲不振,不知饥饱,脘腹痞满胀闷,大便溏薄。 可选用中成药:香砂枳术丸。 3.脾胃不和 症状特...
[卷三 附方] 大承气汤 (见痉病。)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有宿食也。此汤主之。 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此汤。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当下之。宜此 《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中医古籍
[卷五 呕吐哕下利方] 诃黎勒散治气利者。此散主之。 [卷五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 [卷五 附方] 外台黄芩汤 [卷五 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 [卷五 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大黄牡丹汤 [卷五 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王不留行散 [卷五 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排脓散 ...
以细辛、干姜为热药 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半夏五味(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歌曰咳满平时(咳满之病。得姜辛而除。)渴又加。旋而不渴饮余邪。(渴者以辛姜之 ...
治心下悸者。此丸主之。 半夏麻黄(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歌曰心(下)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 尤在泾云。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甘。不能 发越 善变...
生竹青皮(即竹茹也。) 刮二升 犀按。浅注已详。方义不再释。金匮以呃为哕。凡呃逆证。皆是寒热错乱。二气相搏使 然。故方中用生姜、竹茹。一寒一热以祛之。人参、橘皮。一开一阖以分之。甘草、大枣。 奠安中土。使中土有权。而哕逆自平矣。此伊芳圣经方。扁鹊丁香柿蒂散。即从此方套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