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32 SPI DMA接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访问外设(SPI)的数据寄存器,将数据从SPI外设传输到内存缓冲区,而无需CPU的干预。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轻CPU的负担。 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始化SPI外设和DMA控制器。 配置SPI为接收模式,并启用DMA接收。 配置DMA控制器,指定源地址(SP...
如果为空,将所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发送缓冲区”里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移位寄存器”,一旦“发送缓冲区”里的数据写入“移位寄存器”SPI通信正式开始;“移位寄存器”通过MOSI信号线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发送到接收方,由于SPI的通信时全双工的,所以MOSI每发出一位MISO就接收一位存入...
SPI的DMA读写 在配置好SPI的外设后使用DMA可大大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释放MCU,节约时间。首先我们需要...
支持SPI四线功能的主机模式(只有SPI0)。 2 SPI架构 下图所示为GD32的 SPI 架构图,可以看到 MISO 数据线接收到的信号经移位寄存器处理后把数据转移到接收缓冲区,然后这个数据就可以由我们的软件从接收缓冲区读出了。 当要发送数据时,我们把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硬件将会把它用移位寄存器处理后输出到 MOSI 数据线。
dma_transfer_number_config(DMA0,DMA_CH3,length+1);spi_enable(SPI1);dma_channel_enable(DMA0, ...
当CPU或DMA将数据写到TXFIFO中(需要先判断TXFIFO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写入数据),TXFIFO中的数据将会被转移到TX位移寄存器中,实现发送;反之,当RX位移寄存器收到数据,会将数据转移到RXFIFO中(需要保证RXFIFO有足够的空间存入数据),RXFIFO会通知CPU或者DMA取走数据。GD32H7的SPI TxFIFO和RxFIFO的大小都为16*32...
◼ 发送和接收支持DMA模式;◼ 支持SPI TI模式;◼ 支持SPI NSS脉冲模式◼ 支持SPI四线功能的主机模式(仅在SPI0中) 以下为GD32F470 SPI的框图: 我们可以看到GD32F470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受缓冲区这两个缓冲区都对应的是SPI_DATA寄存器,向SPI_DATA寄存器写数据将会把数据存入发送缓冲区,从SPI_...
SPI 简介及特点 具有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模式的主从操作。 16位宽度,独立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8位或16位数据帧格式。 低位在前或高位在前的数据位顺序。 软件和硬件NSS管理。 硬件CRC计算、发送和校验。 发送和接收支持DMA模式。 支持SPI TI模式。 支持SPI NSS脉冲模式。 支持SPI四线功能的主机模式(只有SPI1...
GD32 SPI 主要特性 ◼ 具有全双工和单工模式的主从操作; ◼ 16位宽度,独立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 8位或16位数据帧格式; ◼ 低位在前或高位在前的数据位顺序; ◼ 软件和硬件NSS管理; ◼ 硬件CRC计算、发送和校验; ◼ 发送和接收支持DMA模式; ...
GD32 SPI 主要特性 ◼ 具有全双工和单工模式的主从操作; ◼ 16位宽度,独立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 8位或16位数据帧格式; ◼ 低位在前或高位在前的数据位顺序; ◼ 软件和硬件NSS管理; ◼ 硬件CRC计算、发送和校验; ◼ 发送和接收支持DMA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