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312-1980标准中,汉字内码采用双字节编码,每个字节占8位,因此总长度为2×8=16bits。各选项分析如下: A. 8bits → 单字节,仅能表示256种符号,不符合汉字编码需求。 B. 12bits → 无相关标准使用此长度。 C. 16bits → 符合双字节编码(GB2312的典型特征)。
GB 2312,亦称GB0,是中国国家标准总局于1980年发布的简体中文字符集。全名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自1981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通行于中国大陆,也被新加坡等地采纳。GB 2312编码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中文字符集编码方式,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该编码。这意味着在...
GB2312-1980共收录6763个汉字,覆盖了中国大陆99.75%的使用频率,*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但对于人名、古汉语等方面出现的罕用字、生僻字,GB2312不能处理,如部分在GB2312-1980推出以后才简化的汉字(如“啰”)、部分人名用字(如前总理***的“*”字)、及中国香港使用的繁体字、日语及朝鲜语汉字等,并未收...
【解析】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 符集一基本集》的国标交GB2312-80,选入了6763 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 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 6763个汉字,字体为简化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汉字 3755个,按拼音排序,约占近代文献汉字累计使用 频度99.9%左右;二级汉字3008个,按...
GB2312-1980这类国标码实际上属于交换码。\x0d\x0a交换码是专门为信息交换而设计的编码,它确保不同系统间能够正确地传输和接收文本数据,比如汉字。\x0d\x0aGB2312-1980是中国最早发布的汉字交换码标准,它定义了一个包含6763个常用汉字的编码表,这些汉字以及一些符号和拉丁字母都被分配到了一个...
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国标交GB2312-80,选入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 6763 个汉字,字体为简化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汉字 3755 个,按拼音排序,约占近代文献汉字累计使用频度 99.9% 左右;二级汉字 3008 个,按部首、...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1980年发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其标准号为GB 2312-1980,因其广泛的应用而被普遍称为国标码。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文信息系统以及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标准。以下是我国字符集国家标准编码的概览:从GB2312、GBK到GB18030,这些编码方法都是逐步扩展的,意味着在同一套...
GB2312是什么呢?是一种陈旧的计算机中文编码方式,通俗点理解也就是计算机字符集。1980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号GB 2312—1980,这就是大名鼎鼎的GB2312,也是我们国家出台最早的计算机简体中文国家编码标准。 中文字库相比英...
【解析】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一基本集》的国标交GB2312-80,选入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6763个汉字,字体为简化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排序,约占近代文献汉字累计使用-|...
#专升本计算机每日一练# 【单选】GB2312-80 编码是一种( ) A.汉字字形码 B.汉字交换码 C.汉字输入码 D.汉字机内码 答案:B,解析:【解析】198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即 GB2312-80《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