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Drying Rehmannia Root 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
【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亦可用晒干法。 【原形态】 地黄...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Libosch.ex Fisch. Et Mey. 采收和储藏:10-11月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注意,控制制火力,要先大后小,炕每日要翻动1-2次,当块根变软、外皮变硬、里面变黑即可取出,堆放1-2d,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即成。
( gandihuangtang ) 别名:地黄汤,牢牙散,熟地黄汤 干地黄汤《圣济总录》 主治: 食亦。胃热善食而瘦。 处方: 生干地黄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栝楼根3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
( gandihuangdangguiwan ) 别名:干地黄丸 干地黄当归丸《千金》 主治: 月水不通,或1月再来,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体虚弱,不欲食,心腹坚痛,有青黄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动,举体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虚乏黄瘦。 处方: 干地黄3两,当归1两半,甘草1两半,牛...
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痿痹惊悸(有触而心动曰惊,无惊而自动曰悸,即怔忡也。有因心虚火动者,有因肝虚胆怯者,有因水停心下者,火畏水故悸也。地黄能交心肾而益肝胆,亦能行水,故治之)。吐衄尿血(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由心、肾气结,或忧思、房劳所致,多属虚...
gandihuang 干地黄性味:味甘,苦,性凉。 归经:归心、肝、肾经。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滋阴清热,凉血补血。干地黄主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干地黄的禁忌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干地黄选方1、治消渴:黄芪、茯神、栝楼根、甘草、麦门冬各150g,干地黄250g。
15克 山茱萸 15克 桂枝 15克(心) 人参 15克 附子 15克 桑螵蛸 15克 车前子 15克 泽泻 15克 远志 15克 牛膝 15克 黄芪 9克 枸杞子 9克 肉苁蓉 9克 山药 9克 白茯苓 9克 炙甘草 9克 丹皮 90克 干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补肾,生津止渴。
地黄 地黄 知识 地黄汤 地黄汤 知识 干地黄 干地黄汤 黄汤 黄汤 知识 相关方剂 生干地黄汤 熟干地黄汤 熟干地黄汤 补益干地黄汤 地黄汤 生地黄汤 阿胶地黄汤 八味地黄汤 白虎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 保元地黄汤 鳖甲地黄汤 补肾地黄汤 补中地黄汤 参耆地黄汤 参茸地黄汤 参术地黄汤 柴桂地黄汤 柴胡地黄汤 ...
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干地黄图片素材专题,该干地黄图片大全提供:干地黄高清图片、干地黄摄影图、干地黄素材等。助您干地黄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干地黄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 更多热门搜索: 干地图片 碎裂的土干地和死被破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