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新原...
近日,科技部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入选其中。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在接受贵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这项科研进展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 李菂在FAST现场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
FAST2022作为存储的顶会,今年一共收录了30篇文章,在持久内存,SSD底层优化,LSM-tree存储,deduplication...
2022年1月6日新华社报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成为观天巨目、国之重器,科学家依托FAST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这表明( ) A. 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 B.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C. FAST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D.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新闻 中国新闻 2022 00:00/00:00 自动 倍速 “中国天眼”FAST发现宇宙中最大原子气体结构 节目简介
2022-01-06 09:27:08 [第一时间]天舟二号完成转位试验 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22-01-06 09:25:09 [第一时间]四川成都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投运 景区里就能完成值机2022-01-06 09:13:08 [第一时间]上海:老人误入物流退款陷阱 陌生网络链接勿点击2022-01-06 09:11:08 [第一时间]贵州...
中国天眼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落成启用,具有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得天独厚的台址,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
2022年7月10日新闻联播 今年以来,“中国标准走出去”加速在海外落地,在电力工程、交通运输、通信建设、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表现突出,不仅提升了项目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体系,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2022-07-11 17:41:22 数说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2022-06-13 11:58:36...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以“中国天眼”为题,为2022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各院系同学分散在教室观看报告直播。 姜鹏为新生作成才报告 谈起射电望远镜和FAST的起源,姜鹏首先从天文学发展史讲起。在古代,人们通过天...
据了解,2021年FAST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占总观测时间的50%。自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14个国家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于2021年8月启动了科学观测。未来,FAST将继续高质量运行,展开搜寻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科学观测,并拟在2022年给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中小学生提出科学想法,由天文学家帮助他们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