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 CONFIG_MCUBOOT OR CONFIG_BOOTLOADER_ESP_IDF ) #将 zephyr.elf 用 esptool 转化成 ROM/Bootloader 可引导的 zephyr.bin,也就是前面说的加头和分段 # 当编译的是 mcuboot 时,mcuboot 可以被 ROM 引导 if ( CONFIG_BUILD_OUTPUT_BIN ) set_property ( GLOBAL APPEND PROPERTY extra_post_build_comm...
$ riscv32-esp-elf-objdump -D -j .iram.text build/bootloader/bootloader.elf | head -46 build/bootloader/bootloader.elf: file format elf32-littleriscv Disassembly of section .iram.text: 403cc710 <call_start_cpu0>: 403cc710: 7171 addi sp,sp,-176 403cc712: d706 sw ra,172(sp) 403cc...
如果按照乐鑫ESP-IDF正常的启动流程来看,启动过程有三个阶段 bootloader第一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上电后,从ROM中运行,并且将bootloader第二阶段程序从flash的0x0地址偏移处搬运到RAM中。 SOC上电后,直接执行复位向量代码,通过检测GPIO_STRAP_REG的寄存器的状态来确定启动模式。 一般来说,有三种启动模式: reset from deep...
bootloader chip revision: 0 I (55) qio_mode: Enabling default flash chip QIO I (59) boot.esp32c3: SPI Speed : 80MHz I (63) boot.esp32c3: SPI Mode : QIO I (67) boot.esp32c3: SPI Flash Size : 4MB I (71) boot: Enabling RNG early entropy source... I (75) boot: ...
在Zephyr 下 esp32c3 构建引导之 ESP Bootloader一文中提到 Zephyr 对 esp32c3 也支持从 MCUBoot 引导: ROM-> MCUboot -> Zephyr.bin ( App ) ROM 在前文已经说明,本文着重分析 MCUboot 的构建引导部分。 构建 使用west -v build -b esp32c3_zgp --sysbuild zephyr_sample/ -- -DBOARD_ROOT=/mnt...
你需要按住XIAO ESP32C3板上的BOOT按钮,进入“bootloader”模式,同时将Type C USB数据线连接到PC。 检查端口 查看PC上的所有串口设备。 Linux 在Linux上,你可以使用 dmesg 命令查看连接的设备: dmesg | grep tty 或者,你可以使用 ls 命令列出串口设备: ...
使用命令,将刚刚生成的二进制文件 (bootloader.bin, partition-table.bin 和 hello-world.bin) 烧录到 ESP32-C3 开发板: idf.py -p PORT [-b BAUD] 1. port是端口号,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看到,这里是COM9; BAUD是波特率,默认波特率为 460800; ...
使用命令,将刚刚生成的二进制文件 (bootloader.bin, partition-table.bin 和 hello-world.bin) 烧录到 ESP32-C3 开发板: idf.py -p PORT [-b BAUD] 1. port是端口号,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看到,这里是COM9; BAUD是波特率,默认波特率为 460800; ...
1.打开本节的BootLoader程序 和 用户程序 2.修改用户程序 根据自己在平台注册的设备信息修改 3.使用下载器分别下载BootLoader程序 和 用户程序到开发板(顺序不能颠倒) 4.如果没有下载器 请用户参考远程升级的第一节组合hex文件以后下载到开发板. 5.正常运行 ...
在bootloader 目录下也有 ESP32-C3 的链接文件:在其中也有ENTRY(call_start_cpu0);的调用,这个应该是和二级引导程序中bootloader_start.c中对应的链接文件(有问题清指出)。 结语 文章在前面C语言启动的部分倒是还算满意,到底层以后,对陌生的 risc-v 内核和架构还是处于模糊的状态,希望小伙伴多多给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