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p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这种去极化超过阈值时,就产生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亦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猫脊髓运动神经元中,刺激对应Ia群的向中纤维时所产生的EPSP在11.5毫秒内达顶点,以后则大致按指数函数下降,10 20毫秒内回到静息电位水平。
EPSP是乙烯磷酸化信号肽的电位。关于EPSP的电位,以下是 1. EPSP的电位定义 EPSP是生物电信号的一种,特指乙烯磷酸化信号肽的电位。在细胞内,信号肽的磷酸化是调节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而EPSP正是这种磷酸化过程中的电学表现。这种电位反映了细胞内部电化学环境的改变,对于细胞间的通讯和细胞功能...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的是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这是一种局部兴奋现象。2. 在某些情况下,单个EPSP可能不足以触发动作电位。然而,当多个EPSP叠加时,它们的总和(即EPSP总和)可以达到足够的阈值,从而引发生物学上的响应。3. EPSP总和并非通过神经元膜内的组织...
是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简称EPSP。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 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末梢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EPSP特点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
EPSP是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开放,因此,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由于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导致...
EPSP,全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是一种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2楼2024-01-02 12:55 回复 刘ZZZ喔-喔 这种电紧张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兴奋自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并以电紧张形势扩布到整个神经元体 3楼...
EPSP,全称为突触后电位,是一种关键的神经信号传递机制。当兴奋性突触活动时,会在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产生去极化现象,这是由于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促使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多于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暂时上升。这种电位变化不仅反映神经元对新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还具备可叠加性,即多个...
1. 神经元在接收一个兴奋性突触传递后,会产生一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2. EPSP是一种局部反应,它本身并不足以引起神经元的兴奋。3. 当一个神经元同时或先后接受多个兴奋性突触传递时,这些EPSP会进行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