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P EPSP,由EPSPS(EPSP合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与莽草酸消耗一分子ATP合成。EPSP为酚类合成途径莽草酸途经的中间代谢产物。
当EPSP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爆发峰电位。术语介绍 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后膜产生超极化电位,成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持续约10ms,能总和。由于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对Cl-、K+通透性增加,致使Cl-内流和(或)K+外流而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的EPSP和IPSP可在始段相互作用而决定该神经元的活动状态。
1、EPSP是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英文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简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机制: 某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导致后膜上的Na⁺或Ca²⁺通道开放,产生Na⁺或Ca²⁺内向电流,使局部膜发生去极化的结果。 2...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增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是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兴奋,可以发生总和。
EPSP是神经元在突触后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通常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有关,与临床上的特定疾病症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病因分析: 缺乏具体症状描述,因此无法分析病因。EPSP本身是一个生理过程,而非一个疾病或症状。如果您感到身体不对劲,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生活习惯、环境...
1.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两种电位变化。2. 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相互作用。3.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引发EPSP或IPSP,这些电位变化决定了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4. EPSP在突触后神经元处引起兴奋性电位变化,通常是由于兴奋...
EPSP 是指在突触后神经元处发生的兴奋性电位变化。当其他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时,其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后会导致 Na+ 电离通道打开,让钠离子涌入神经元,从而让神经元产生更多的动作电位。这些动作电位会在神经元中间通过轴突传播,在突触前与其他神经元相互作用。IPSP 是指发生在突触后神经元处的抑制性电位...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的是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这是一种局部兴奋现象。2. 在某些情况下,单个EPSP可能不足以触发动作电位。然而,当多个EPSP叠加时,它们的总和(即EPSP总和)可以达到足够的阈值,从而引发生物学上的响应。3. EPSP总和并非通过神经元膜内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