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线EGFR状态对吉非替尼疗效的预测价值基于患者的基线EGFR突变状态,可以分为三组:组1 单纯EGFR突...
EGFR靶向药已经深刻改变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从由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到晚期的一线、二线、后线治疗都有EGFR靶向药的应用,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也因为EGFR靶向药大为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3年。目前EGFR靶向药已经发展了4代,1-3代靶向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而第四代...
(共识等级:1级) 共识2:对于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患者,优先推荐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或伏美替尼单药作为一线治疗。(排名不分先后,推荐级别相同;下同)(共识等级:1级) 共识3:对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存在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
我国开展的前瞻性研究也发现EGFR突变但没有TP53的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好于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4]。我们先前的研究进一步发现,EGFR合并TP53突变患者中,4号外显子和7号外显子突变相较其他类型TP53突变,生存预后差更差[5];而对于早中期肺癌术后的II~III期患者,EGFR合并RB1突变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相对较好[6]。既然...
1. EGFR不同结构域间的构象高度耦合,导致自发和配体诱导形成的二聚体具有不同的构象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实验表明,在配体诱导的二聚体中,胞外域的构象更有利于跨膜螺旋N端的二聚化,近膜段的二聚化,以及非对称的(活性)激酶二聚体形成;在自发的二聚体中,胞外域的构象更有利于跨膜螺旋C端的二聚化,近膜段分开...
尽管如此,表面上YQ先生的EGFR靶向药一线治疗方案=3代+1代,实际上是先用3代,3代还在有效中就改为了1代,迥异于上述I/II期临床研究(NCT03122717,摘要号9507)中3代+1代联合应用。YQ先生的一线治疗模式是否可以预防或治疗(可惜换为吉非替尼时没有活检,不知道当时的基因突变状态)C797S突变呢?值得深入研究...
当然,除了靶点MET、ErbB家族,还有一些其他靶点也在参与EGFR这场“双抗”热潮,比如处于临床前的EGFR/4-1BB“双抗”HLX35、EGFR/CD3“双抗”GBR-1372等。 EGFR一直是铁打的明星靶点,但是破解耐药难题道阻且长,而开发EGFR双靶点抑制剂有望提高癌症疗效,克服耐药。相信新药物新策略的不断涌现,定会改变肿瘤治疗的未来...
1 药物结构 结构上,四种三代EGFR-TKI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但在细微处存在差别。 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都是基于奥希替尼进行的结构修饰,阿美替尼是在吲哚环使用环丙基替代了甲基,这一策略有些类似于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甲基和乙基属于同系物替换,也是常用的药物设计手段。
靶向治疗的危害:1、大部分患者治疗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但有一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会比较严重。2、靶向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心肌损害、肺纤维化、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查看更多服务 ...
其中,会有80%~90%的患者携带EGFR19DEL,L858R型突变,一线全身治疗前发现首选方案为:奥希替尼(1 类);其他方案:厄洛替尼(1 类)或阿法替尼(1 类)或吉非替尼(1 类)或达克替尼(1 类);或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一线全身治疗时发现方案为:完整的计划内全身治疗,或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