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靶向治疗:针对EGFR进行靶向治疗,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例如,可使用经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组合治疗:可以结合其他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3、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例如,使用PD-1抑制剂、PD-L1...
EGFR 是一种糖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靠与配体结合来激活。EGFR 通过与上皮生长因子(EGF)或转化生长因子 α(TGF-α)配体结合后激活其位于细胞内的激酶通路(ERK 1/2),从而诱导细胞增殖。 EGFR 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为常见的驱动突变基因,主要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其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结...
厄洛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Ⅰ (HER1)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 EGFR 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治疗。 盐酸厄洛替尼片简要说明书:药品中文…
研究纳入了47例接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 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首先给予奥希替尼诱导治疗(80mg/天,口服,8周),然后给予吉非替尼(250mg/天)和奥希替尼(80mg/天)的交替治疗,4周为1个周期(图2)。连续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死亡或撤回知情同意。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无...
在亚洲人群中约有30%以上的肺腺癌患者有EGFR突变[1],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效果好。但EGFR突变包含着多个位点的突变,TKI靶向药也有一代、二代、三代的不同,肺癌患者应该怎么选?效果如何? 一、常见敏感位点突变的选择 最常见的位点突变是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中的错义突变(L858R...
EGFR靶向药已经深刻改变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从由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到晚期的一线、二线、后线治疗都有EGFR靶向药的应用,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也因为EGFR靶向药大为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3年。目前EGFR靶向药已经发展了4代,1-3代靶向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而第四代靶向药正已经在进行临床试验。
从临床效果来说,不熟悉药物的患者可能会认为一代药继发耐药(一开始有效,用一段时间之后失效了,记住这个概念,下文反复出现,平时交流中也经常用到)之后理所应当换成二代药,之后再换三代药,这个规律在ALK或者ROS1融合的肺癌患者中都成立,...
1. 伴发单发或寡转移,可继续使用EGFR-TKI,同时加上局部治疗 NCCN指南推荐,对于单发的或小于3个的肺外脏器的转移,比如脑、骨转移,可以在继续使用EGFR-TKI靶药基础上,配合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等)。Shukuya等研究发现,...
当然,除了靶点MET、ErbB家族,还有一些其他靶点也在参与EGFR这场“双抗”热潮,比如处于临床前的EGFR/4-1BB“双抗”HLX35、EGFR/CD3“双抗”GBR-1372等。 EGFR一直是铁打的明星靶点,但是破解耐药难题道阻且长,而开发EGFR双靶点抑制剂有望提高癌症疗效,克服耐药。相信新药物新策略的不断涌现,定会改变肿瘤治疗的未来...
1.适合人群: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简单入排:未过治疗后进展的局部进展或晚期肺癌,存在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有可测量病灶,具备良好的脏器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新药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如伏美替尼、IMT101、舒沃替尼、福沃替尼、CLN-0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