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ISC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模型,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行为。这个模型认为,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态度和行为意愿受到系统认知、任务适合性、系统互动、任务重要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然而,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境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扩展ECM—ISC模型来研究用户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持续使用行为。本文...
依据ECM-ISC模型与承诺信任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后,需要进一步对变量间的关系依据理论基础提出假设。ECM-ISC模型中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满意度及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已被众多学者在其他类型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中证实,因此他们之间...
"停课不停学"给予大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新的契机,当回归常态化教学,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大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基于ECM—ISC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提出直接作用及中介效应的复合研究模型及相应假设,着重关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满意度,学生初始意愿及教师引导因素对大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以...
的ECM-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 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 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 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
Leida Chen将Bhattacherjee的IS持续使用模型ECM,ISC应用于移动商务的情境,并通过增加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流程质量和愉悦价值等变量使之扩展。张璇和吴清烈针对移动商务运用ECM-ISC作了实证检验。周涛、鲁耀斌和张金隆以移动IM、移动E-mail、信息预定、手机游戏等移动商务应用客户为研究样本,从“使能因素”和“抑制因素”...
ECM-ISC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尤其是移动应用领域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学者们往往根据自身的研究课题对模型加以改善扩展。如彭希羡等在微博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研究中,将感知趣味性以及感知隐私安全引入到期望确认模型中[17]。赵青等在网络粘性行为形...
以拓展的ECM-ISC模型为基础,结合旅游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引入信息质量、平台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用户信息安全等4个新变量,构建旅游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用户在旅游微信公众号上的持续使用意愿及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信息质量通过感知有用性正向增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平台质量与服务质量通...
【摘要】文章基于期望确认理论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为基础构建拼多多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对拼多多平台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互动性和感知娱乐性,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互动性、感知娱乐性和满意度又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同时期望确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经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此问题为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ecm 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经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此问题为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ECM-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