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RG 付费制度下,患者的医疗费用超出标准越多,医院贴补也就越多。这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减少医院过度治疗、乱开药、乱检查的可能性,让原本就紧张的医保基金,花在刀刃上。像重庆某医院实行 DRG 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均次费用降低了 2110 元,平均药品耗材费用降低了 956 元,共节约医保基金 1.1 ...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Disease Severity and Intervention Complexity Points,病种分值付费)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两种重要的医保支付方式,旨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调控医疗资源配置,并引导医疗机构控制成本,以实现医疗、医保、患者...
1)特例单议机制: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 DRG/DIP 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特例单议数量原则上为 DRG 出院总病例的5%(此前各地1.0版本为1%-5%不等)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2)除外机制:探索除外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
据悉,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启动了以DRG/DIP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了DRG/DIP付费,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告诉记者,从医疗机构来看,很多医院在实行DRG/DIP之后,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一些二级以上的医院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有了显著的提升;患者层面...
于是为了构建医保、医疗、患者三方共识,提供医保使用效率; 也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医保“被动买单”、医院粗放发展、患者看病负担重等问题, 于是医保DRG改革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DRG付费是一种更科学、更精细的医保支付模式, 医保DRG改革意味着,今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这个改革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医保更加专业化,过去医保的支付模式其实是比较散乱的,一般来说患者自行做检查用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药,什么类型的疾病,医保都要一项一项的去核验支付。 但现在有了这种新的模式,医院就可以更加准确的,专业化的将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化,当然这也更加规范了医院的用药标准,在给患者...
少数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的理由强行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的情况,就是受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影响。 No.1 什么是DRG/DIP付费方式改革?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Diagnosi...
平均住院日高低实际上反映了医院综合运行效率的高低。缩短住院天数背后的逻辑是,DRG/DIP医保付费改革倒逼医院提升医疗技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患者24小时后可出院。该院把门诊一整层楼改造成日间手术室,设置了7间手术室专门做日间手术,再把一整层楼改造成日间手术病床,去年该院做了14000多台...
自2019年我国正式推出基本医保住院按病种(组)支付改革以来,全国30个试点城市稳步推进按DRG付费的落地与实施,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按DRG付费过程中,病种的划分原则与逻辑不仅直接决定病例分组的准确性,还影响着整个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落地结果。因此,我国DRG分组方案的设计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