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lyr是 R 语言中一个非常流行的数据操作包,它提供了许多用于数据处理的函数。在dplyr中,如果你想计算某个值在某一列中出现的次数,你可以使用count()函数或者summarize()结合n()函数来实现。 基础概念 count(): 这个函数可以计算每个组中的行数,或者计算某个特定值在整个列中出现的次数。
要将列号用于dplyr::count(),可以使用dplyr的管道操作符%>%将数据框传递给count()函数,并在count()函数中使用列号来指定要计数的变量。 以下是使用列号将dplyr::count()应用于数据框的示例代码: 代码语言:R 复制 library(dplyr)#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框df<-data.frame(var1=c("A","B","A","C","B")...
n函数在mutate函数内对各类包含的样本进行计数 # 结果同add_count(mtcars, cyl) mtcars %>% group_by(cyl) %>% mutate(n = n()) distinct和n_distinct函数对类本身进行计数 distinct函数会删去数据框或某变量中的重复值,对标于base包中的unique函数: distinct(mtcars) distinct(mtcars, hp) ...
2. count:计数函数 count 函数可以直接统计一个或多个字段分组后的个数,默认会新增一个列名为 n 的字段来表示统计结果,可以使用name参数重命名该字段,sort = TRUE会按个数降序排。 #按 year 分组计数gapminder%>%count(year)# 按 year、continent 分组计数,并降序排gapminder%>%count(year,continent,name='cnt...
count后面跟一个数据框,代表的是数据框行数 count(flights) planes%>%count(tailnum) image.png count 排序,默认为从小到大排序 planes%>%count(tailnum,sort=T) count 之后筛选 planes%>%count(tailnum)%>%filter(n>1) image.png count 统计多列文件 ...
count(year, month, day, tailnum) %>% filter(n > 1) 如果一张表没有主键,有时就需要使用mutate()函数和row_number()函数为表加上一个主键。 1.4合并连接 合并连接可以将两个表格中的变量组合起来,它先通过两个表格的键匹配观测,然后将一个表格中的变量复制到另一个表格中。和mutate()函数一样,连接函...
count(class, sort =TRUE) mpg %>% group_by(hwy_level = cut(hwy, breaks = c(10,20,30,40,50), right =FALSE)) %>% tally 05 其他操作 排名和排序函数,常用min_rank函数 代码演示 # 常用的min_rank函数 mpg%>% select(hwy, displ) %>% ...
count(tailnum, wt = distance) 逻辑值的计数和比例:sum(x > 10)和mean(y == 0) 当与数值型函数一同使用时,TRUE会转换为1,FALSE会转换为0。这使得sum() 和mean()非常适用于逻辑值:sum(x)可以找出x中TRUE的数量,mean(x)则可以找出比例。
count(!duplicated(ID)) ## arrange data %>% filter(!is.na(ID)) %>% ## 按GSM188013的表达值降序排列 arrange(desc(GSM188013)) %>% ## 选择1:nrow行 slice(1:n()) %>% slice(-10:-n()) %>% ##删去10:n行 slice(1:9) ## ...
+ count(tailnum)%>%+ filter(n>1)# A tibble: 0 x 2# ... with 2 variables: tailnum <chr>, n <int># 可见,tailnum是planes表的主键 # 补充:count()函数功能:分组计数观测语法:count(x, ..., wt = NULL, sort = FALSE, name = 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