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链断裂(DSB)是真核生物中一种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相关机制修复DSB。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例如丢失DNA上的甲基化信息(表观遗传信息改变)或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已知DSB可以导致生物个体衰老,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回答下列问题: (1)用I-PpoI酶处理...
DSB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机制进行修复:BRCA1/2介导的同源重组(HR)和典型 DNA-PKcs介导的非同源末端连接(c-NHEJ)(图1)1。HR被认为是一种准确的DSB修复途径,因为它依赖于细胞周期S/G2期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作为DNA合成和DSB修复的模板。因此,HR能够修复DSB,主要在增殖细胞中1。 HR修复途径由两个经典的肿瘤抑制基因BRCA...
不过还有一些问题,研究并没有解答,例如DNA双键断裂(DSB)是如何推进表观遗传时钟的变化。有一种可能性是DSB导致了参与去甲基化的TET酶和DNA甲基转移酶的重新定位。这些酶重新定位到修复部位,直到修复完成,可以维系细胞的生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DNA DSB是最具细胞毒性的DNA损伤。DNA DSB修复途径包括同源重组(HR)、DNA末端连接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同源重组(HR)同源重组是一种精确的修复途径,需要同源DNA序列作为修复模板 [15],仅限于细胞周期的S/G2期 [16]。HR是一个缓慢、复杂和高度精确的修复过程,涉及大量酶和蛋白质。这一途径既能修...
先前研究表明,在DNA损伤的反应中,PARP1被激活与其底物形成多聚ADP-核糖基化聚合物链,这是DSB修复因子募集的先决条件,有利于癌症治疗。因此,研究者通过免疫沉淀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PDHE1α在体内和体外都可以通过其上的PAR结合基序,被PARP1多聚ADP-核糖基化,且PDHE1α的多聚ADP-糖基化是其募集到DSB的必要...
DNA双链断裂(DSB)是所有DNA损伤类型中最为严重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或发生错误修复就会导致基因突变,甚至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激光微辐射实验结果表明,乳酸化蛋白会被募集到 DSB 位点。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和质谱分析,作者发现介导DNA损伤修复的NBS1蛋白在化疗耐药的癌细胞中显著富集,并且其K338位点会发生乳酸化。通过免疫沉淀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者筛选出了...
DNA损伤因子poly (ADP) 核糖(PAR)聚合酶1(PARP1),可以检测DNA损伤并启动修复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ARP1和其它DNA损伤成分高度集中在DNA损伤处,并与DNA损伤位点的组装有关。但DNA双链断裂(DSB)在DSB位点修复,DSB位点是如何组装的,断裂的DNA又是如何阻止分离的,目前在分子层面还缺乏全面的认识。2024...
图1.DNA损伤及修复类型[1] NER 切除大体积螺旋扭曲的 DNA 损伤,BER 修复对单个核苷酸碱基的损伤,而 MMR 纠正正常碱基的错配;例如未能维持正常的 Watson-Crick 碱基配对。DNA 骨架断裂也以单链断裂 (SSB) 或双链断裂 (DSB) 的形式发生。SSB 由 BER 通路处理。DNA DSB 的修复涉及两种机制之一:非同源末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