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左旋DNA就是被称为Z-DNA的特殊结构。顾名思义,Z-DNA是一种左旋DNA,其螺旋排列形似一个"之"字型的扭曲结构。这种构型看似有点扭曲古怪,但实际上具有重大价值。Z-DNA能够调节DNA分子的生物活性,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等重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当DNA分子由右旋构象转变为Z-DNA构象时,会引发一...
解析:DNA的基本单位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由图可知DNA的四螺旋结构是由DNA单链螺旋而成,用DNA解旋酶可以打开该结构的氢键,B正确;DNA分子中“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一条单链形成的,该结构中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DNA...
DNA的双螺旋结构为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提供了科学基础。DNA中的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遗传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给下一代。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3.2 促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始研究DNA的复制、转...
你看,真正的DNA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根死板的双螺旋,而是一根活跃的分子,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而变化和功能,它是生命的奥秘,也是科学的挑战。你以为的DNA双螺旋是错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而双螺旋的中间部分,则是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接着。两人曾谦逊地暗示,遗传物质可能就是 通过他们来复制的。而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想,DNA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科学种族主义”除了对科学、对生物学分子科学、对现代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科学等方面的贡献,并以此闻名世界...
上世纪50年代初,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仍有争议。双链DNA螺旋结构的发现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从此改变了生物学的发展道路。 1953年4月25日,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自然》发表论文,宣布[1]他们“想要提出”一种DNA结构。这篇论文长度刚过一...
DNA双螺旋之父的双面人生 沃尔森除了其对科学的重大贡献外,被外界熟知的另外一个点,就是发表对黑人的不当言论,被认为是歧视黑人,并且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沃尔森最早发表这番言论是在2007年,当时79岁的他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的时候,表示道:在对比黑人、白人和黄种人的基因后,认为黑人是未完全进化的...
2023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七十周年。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女科学家弗兰克林拍摄的X射线衍射照片,成功推断出遗传物质DNA的三维结构模型。双链碱基配对模式的简约之美,直观提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瞬间开启了通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通道。撰文 | 徐亦迅 如果我们用一个问卷来调查1901年以来所有诺贝尔生理学...
DNA结构的多样性 在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和艾弗里(Osward Avery)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确定了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后,沃森(James D.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等人于1953年揭示了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右手双螺旋结构(Double helix structure,又称B型DNA)(图一A),两条反向平行的DNA...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生物大分子。这些碱基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密码。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遵循着严格的规律: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这种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二、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