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R-CHOP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结局较差,尤其是一线难治和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约为6个月[2]。此外,MCD亚型(MYD88L265P和/或CD79B突变是MCD亚型的遗传标志)DLBCL预后较差,经R-CHOP治疗后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26%[3]。随着基因...
病例分享| 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治疗MCD亚型DLBCL患者 MCD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整体预后较差,5年OS仅为26%[1]。MCD亚型DLBCL具有MYD88突变和CD79B突变等,依赖于BCR信号通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2]。BTK是BC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是清晰的治疗靶点,BT...
GUIDANCE-01研究纳入了128例初治中高危DLBCL患者。所有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标准R-CHOP治疗后,其余5个周期根据基因分型按1:1随机分配至R-CHOP-X或R-CHOP组。R-CHOP-X组在R-CHOP方案的基础上,MCD样和BN2样亚型加用BTK抑制剂伊布替尼,EZB样亚型加用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N1样亚型和非特指型加用免疫调节剂来那度...
MCD和N1以ABC为主,EZB主要为GCB型,BN2则为未分类亚型。而随后两年该团队对这一分型系统进行了完善,将DLBCL分为更加细分的7大分类,新增了A53(TP53突变为主要特征)和ST2(以SGK1和TET2突变为特征、另一组GCB表型为主的肿瘤)两个亚型,以及将EZB亚型细分为EZB‑MYC+(伴MYC重排)和EZB‑MYC-(不伴MYC重排)两个...
2020年,Wright教授等人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创建了LymphGen算法,进一步将DLBCL分为MCD、N1、A53、BN2、ST2、EZB(MYC+)、EZB(MYC-)7种亚型(图3),该分型覆盖63.1%的DLBCL患者。 DLBCL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Marek Trněný教授总结了基于LymphGen基因分型靶向药物的选择策略(图1)。
上海瑞金医院对新确诊的1960例DLBCL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298例患者存在结外受累,涉及胃肠道、骨、脾、骨髓、肾、肺等15个部位。单一病灶和多病灶患者占比分别为69.5%(902/1298)和30.5%(396/1298)。基因检测与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多病灶受累多为MCD亚型,尤其在原发骨或原发乳腺的DLBCL中更为常见。
首先是基于全外显子测序和结构基因组异常的分子学分类,将DLBCL分为以可靶向基因改变为特征的遗传学亚型,包括MCD、BN2、N1、A53、ST2、EZB等,从而为精准医疗的新时代铺平了道路。以MCD为例,MCD亚型以MYD88和CD79b双突变为特征,患者预后差,RCHOP治疗后PFS时间短;而MCD亚型依赖于BCR信号通路的长期激活,通过抑制BTK...
2018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多方法学平台手段,对574例DLBCL样本进行外显子、转录组分析、拷贝数变异分析及靶向372基因的扩增子测序分析,可将一半DLBCL分类为MCD、EZB、BN2、N1四种分子亚型;这些亚型有不同的基因表达特征及对免疫化学治疗的反应,其中BN2亚型和EZB亚型的生存情况较好,MCD亚型和...
依据分子学变异图谱的不同,2018年Louis M. Staudt教授等在NEJM杂志发表文章首先提出了DLBCL分子亚型(Molecular subtypes)学说,之后他们在2020年又进一步完善该理论,研究表明约57.4%的DLBCL可归为六个主要分子亚型:BN2型(~16.1%,Bcl6重排和NOTCH2突变等),MCD型(~13.9%,MYD88L265P、CD79B、PIM1突变等),EZB型(~...
鉴于BCR信号通路对ABC亚型DLBCL能起到重要作用,BTKi可能对ABC型DLBCL有效,一项研究中复发/难治性MCD亚型DLBCL患者接受BTKi治疗,结果表明CD79B突变患者的缓解率为55.5%,但31%的CD79B野生型的肿瘤亦有应答;MYD88突变患者的缓解率无显著差异(突变 vs 野生型 33.3% vs 40%; P=0.493);CD79B和MYD88均突变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