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抗凝 ·抗凝时机:D-Dimer显著升高,血小板迅速下降 ·常用抗凝药物及剂量 低分子肝素:70-100u/kg/d微量泵持续泵入,或分两次皮下注射,CRRT用肝素的量计算在内 普通肝素:2-3 mg/h持续泵入 ·停用抗凝时机:血小板持续上升到正常水平,D-dimer下降到正常范...
D二聚体在DIC早期就会升高,随着病程的发展,D-dimer可升高到10倍或100倍以上。根据有关文献报道,D-Dimer在DIC诊断中阳性诊断率是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D-Dimer含量与患者体内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
裂解的红细胞虽见于DIC的患者但很少超过红细胞的10%。然有些D-D增高,凝血筛选试验结果正常的慢性DIC 患者存在裂解的红细胞可提供确定的证据。红细胞碎片的发现对DIC 既不敏感亦非特异,当见到它们的数量增加时其他可能的诊断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和...
D二聚体在DIC早期就会升高,随着病程的发展,D-dimer可升高到10倍或100倍以上。根据有关文献报道,D-Dimer在DIC诊断中阳性诊断率是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D-Dimer含量与患者体内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激活大量凝血酶,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形成广泛血管内纤维蛋白血栓,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纤维蛋白血栓被分解,随后释放出大量降解产物FDP和D-Dimer,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激活大量凝血酶,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形成广泛血管内纤维蛋白血栓,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纤维蛋白血栓被分解,随后释放出大量降解产物FDP和D-Dimer,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患者咨询 手术后二聚体显著升高意味着什么? 汪启斌主任医师 2023年8月3日 十堰市人民医院 三甲 D~DIMER升高可能与下肢或上肢疼痛有关,建议做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排除血栓可能。 患者:不清楚什么原因 医生:请问做的是什么手术?你本人有哪些基础疾病? 查看更多医患对话...
1、DIC 患者 D - 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09-08-04 09:41:00 作者:丁芳林 黄旭成 编辑:studa20【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中 D - 二聚体(D-Dimer,D-D)定量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 52 例 DIC 患者(早期 14 例,中期 26 例,晚期 12 例)和 50 例...
百度试题 题目若某患者被诊断为DIC,则D-Dimer可能A.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B.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D 反馈 收藏
特异度目的 分析D-dimer(D-二聚体),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Apelin-13,降钙素原(PC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临床评估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1999年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的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