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4:使用命令使系统可读写 # mount -no remount, rw / Step5:此时 passwd、vi、vim 等都提示Command not found。 使用Debian自带默认文本编辑器 nano 编辑 /etc/shadow 的第一行( root 行),注意之前先备份shadow # cd /etc # cp shadow shadow.bak # nano shadow 修改shadow 的第一行为: root::15198...
Step4:使用命令使系统可读写 # mount -no remount, rw / Step5:此时 passwd、vi、vim 等都提示Command not found。 使用Debian自带默认文本编辑器 nano 编辑 /etc/shadow 的第一行( root 行),注意之前先备份shadow # cd /etc # cp shadow shadow.bak # nano shadow 修改shadow 的第一行为: root::15198...
~bash ifconfig:command not found 在刚安装好debian不久,查看ip的时候,发现 ifconfig 不能使用,提示信息如标题所示,尝试apt换源和更新后解决此问题 1 2 3 4 5 6 7 vi /etc/apt/sources.list # 阿里云 deb http://mirrors.aliyun.com/kali kali-rolling main non-free contrib deb-src http://mirro...
这样把软件源配好之后,你再执行apt-get install才能够正确的安装东西。 sudo默认是没有安装的,需要你在配置好软件源之后,通过apt-get install sudo来安装,然后执行visudo或者vi /etc/sudoers来修改,照着root的写法在下面加上一行就可以了。 ... # User privilege specification root ALL=(ALL) ALL youruser ALL...
vi命令现在没法⽤了,不能直接修改/etc/profile,就⽤export PATH=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修改完PATH后,ls vi等等命令都可以正常使⽤了,然后打开/etc/profile,发现最后⼀⾏果然是PATH=QT_DIR,原先的PATH值直接被删掉了,PATH只指向QT 的路径。修改...
sudo vi /etc/fstab 启动交换分区 sudo swapon /dev/sda2 扩展分区 进入 fdisk /dev/sda 输入 p ...
vi /etc/apt/sources.list 加入deb http://http.us.debian.org/debian woody main contrib non-free deb http://non-us.debian.org/debian-non-US woody/non-US main contrib non-free sid 换成woody apt-get update apt-get dist-upgrade 运行dselect 光标在 Update上 按 enter 完了再 Select...
其中nano 是一套文字編輯工具,習慣的用 vi 也可以,編輯方法與一般文書軟體差不多,按 Ctrl+W 可以搜尋字串,其他用法請參考 HELP, 編輯完按 Ctrl+X 存檔,出現提示時按 y,不更改檔名的話直接按 Enter 即可存檔,有時退出 nano 畫面不會自動清除,可以輸入 clear 清除畫面。
debian支持ll命令 $ ll -bash: ll: command not found 没有ll这个命令。尽管也知道ll事实上 是ls -l 这个命令的别名,可是总感觉不是非常习惯。...假设想让debian也支持 ll 命令的话则须要改动用户文件夹以下的.bashrc 配置文件 cd #进入当前用户文件夹 ...
若ifconfig 报错-bash: ifconfig: command not found 参考https://blog.csdn.net/zhangpeterx/article/details/92718001 个人建议先配置 auto 自动连接,dhcp,这就是为什么安装的时候选择桥接模式, 方便第 1 步更新源以及后续下载安装东西快捷;其实 NAT 模式到后面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