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ODT其实就是“片内端接”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需要在PCB板上加的串阻数据信号的端接功能,转移到了芯片内部。这个功能在DDR2及以上的数据信号中才有,DDR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有了ODT,我们就不需要在PCB板上额外添加端接了,因为芯片内部可以打开这个功能,而且端接电阻值还可以调。 为什么需要ODT?在DD...
1 内存控制器可以结合ODT外部管脚,在WR/RD/空闲/命令时控制每个RTT的阻值具体是多少。 2 如果RTT_NOM(MR1 A[10:8])或RTT_WR(MR2 A[10:9])或RTT_PARK(MR5 A[8:6])不全零的情况下 ,那么ODT功能使能。 3 在自刷新模式下,以及RTT_NOM (MR1A[10:8]=000)的情况下,DRAM将会忽略外部的ODT pin脚的...
这个概念对于DDR来说就是指的颗粒(SDRAM)上的bank。 二、ODT产生背景 一个DDR通道,通常会挂接多个Rank,这些Rank的数据线、地址线等等都是共用;数据信号也就依次传递到每个Rank,到达线路末端的时候,波形会有反射(有兴趣的去翻翻《信号完整性分析》的书),从而影响到原始信号;因此需要加上终端电阻,吸收余波。之前的...
ODT是终端匹配,那就是要在你的信号线终端上拉一个电阻,但是这个内部电阻随着温度会 有些细微的变化,为了保证信号被准确的进行终端匹配,就需要ZQ了,ZQ的作用就是使用你外面 连接的,高精度240R电阻来对这个内部的电阻进行校准, 图三Reset 及 ZQ 引脚 外驱动调校 OCD ( Off-ChipDriver ) OCD 是在 DDR-II 开...
ODT ( On-DieTermination ,片内终结) ODT 也是 DDR2 相对于 DDR1 的关键技术突破,所谓的终结(端接),就是让信号被电路的终端吸 收掉,而不会在电路上形成反射, 造成对后面信号的影响。 顾名思义, ODT 就是将端接电阻移植 到了芯片内部,主板上不再有端接电路。在进入DDR 时代, DDR 内存对工作环境提出更...
ODT(On Die Termination)的引入背景是为了改善DDR通道信号完整性。在一个DDR通道中,多个Rank共用数据线、地址线等,数据信号依次传递。信号在末端反射影响原始信号质量,因此需要终端电阻吸收余波。早期在板子上添加终端电阻,效果不佳,到了DDR2,将终端电阻集成至DDR颗粒内部,即ODT,提高了信号质量。ODT...
裸片终端(ODT)功能允许DRAM通过ODT控制引脚为x4 / x8配置的每个DQ,DQS / DQS,RDQS / RDQS和DM信号打开/关闭终端电阻。对于x16配置,ODT通过ODT控制引脚应用于每个DQ,UDQS / UDQS,LDQS / LDQS,UDM和LDM信号。 ODT功能旨在通过允许DRAM控制器...
1、DDR ODT功能简介 ODT的全称是On-Die Termination,可以理解为芯片内部的端接, DDR信号由DDR控制器...
在DDR II内存技术中,ODT功能的引入旨在优化信号传输。ODT(Open Drain Termination)功能将终端电阻集成在内存芯片内部,其作用是在DRAM模块工作时关闭终端电阻,而在未工作的DRAM模块上进行终端操作,以此减少信号反射。然而,针对DDR内存颗粒在执行写操作时,需要激活数据线上的ODT功能这一情况,这是否与...
早期的DDR(注:DDR2开始支持ODT功能),当向内存写入数据时,如果只有一条内存,那么这条内存就自己进行信号的终结,终结电阻等效为150Ω。如果为两条内存,那么他们会交错的进行信号的 终结。第一个模组工作时,第二个模组进行终结操作,等第二个模组工作时,第一个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