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DR工作原理 3. DRAM基本命令 4. DDR的时序参数 4. 1. Row Active Command tRCD:RAS-to-CAS Delay(tRCD),内存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 tRAS: Row Active Time,内存行地址选通延迟 4.2 Column Read Command tCWD/tCL/tCWL:内存CAS延迟时间 tWR(WR for Write Recovery) 4.3 Precharge Command ...
而DDR的技术使得内存可以在每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触发一次,这样就使得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内存可以工作两次,这样就使得DDR内存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普通内存一倍的工作量。(文末有DDR术语解释) DDR内存原理 基本DDR subsystem架构图:DDRC +DDRphy +SDRAM颗粒,DDR IP一般包括DDR Controller和DDR PHY,内部...
DDR SDRAM,即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简称DDR,是一种具有双倍传输速率的内存技术。不同于传统的SDRAM,其工作方式是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触发一次,从而实现了一个时钟周期内两次的工作效率。正是这种创新的设计,使得DDR内存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普通内存两倍的工作量。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DDR...
因此需要用Prefetch技术来提内部数据高吞吐率(其实就是串并转换原理)。Prefetch位宽的提高,是DDR2,3,4非常显著的变化。第一段提到,对于DDR3,在第8个数据进来后,FIFO满了,然后才把这8个数据一次性的写入DDR内部的存储单元,那么必须要求DDR的内部时钟和外部时钟有一定的约束关系,FIFO满的时候一定是以DQS下降...
该技术利用串并转换原理,通过增加Prefetch位宽来显著提升DDR2、DDR3和DDR4的性能。在DDR3的应用中,当FIFO满时,会一次性将8个数据写入DDR内部的存储单元。为了确保数据写入操作的准确性,DDR的内部时钟与外部时钟之间必须保持特定的约束关系。具体来说,FIFO满的状态必须在DQS下降沿采样结束时出现,这是由数据手册中...
在当前的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设计中,存储金字塔式的架构被广泛采用。从CPU到寄存器,再到cache,最后是DDR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如SSD和EMMC等,每一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利用程序的时间和空间局部性原理,这种设计能够在不显著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增加存储容量并降低存储成本。随着CPU技术的进步,内存技术也经历了...
DDR工作原理是什么?DDR(Double Data Rate)即双倍数据速率,其工作原理是让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的 SDRAM 可以在一个脉冲之内读取两次资料。它通过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速率的翻倍。DDR 内存从速度上看有 DDR266、DDR333 和 DDR400 等规格,分别对应的数据传输量分别是 ...
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产生的磁场会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驱动机械运动。电子控制器会控制电流进入不同的线圈,根据不同的电信号来控制磁场的产生和消失,从而实现转子的旋转。这种变化磁力线路的方向的方式,使得转子能够持续稳定地旋转。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线圈都...
DDR4出现了Bank Group,这就是DDR4在不改变prefetch的情况下,能继续提升IO速率的秘密武器。DDR4利用Bank group的interleave,实现IO速率在DDR3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3. 内存原理 其实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来小张的内存条由很多海力士的内存颗粒组成。从内存控制器到内存颗粒内部逻辑,笼统上讲从大到小为:channel>DIMM>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