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蛋白质设计先驱 David Baker 教授与AlphaFold开发者 Demis Hassabis、John Jumpe 共同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在"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突破。 2024年9月25日,David Baker课题组和Carolyn...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David Baker 教授表示,这让免疫疗法有了双重验证,首先,免疫细胞必需处于特定环境中(例如肿瘤周围)才可能启动免疫反应,然后,免疫细胞本身再去识别并攻击癌细胞。SNIPR作为一个扩展平台,能够与一系列天然配体或合成配体相互作用(不管其是拴系的还是可溶性的),从而实现对...
日前,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Baker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使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能够与毒蛇毒素结合的迷你蛋白,在小鼠模型中显著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自然》发表的评论文章表示,这一进展有望解决抗蛇毒疗法的百年难题。研究团队重点研究了由眼镜蛇和曼巴蛇等毒蛇产生的毒素。这些蛇的毒液含有“...
例如,Baker团队利用AI平台系统性地生成近1500万个全新环肽,揭示了发现具有更强疗效和选择性的大环分子药物的新方向;在新分子领域,他与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arolyn Bertozzi教授合作开发了内吞触发结合蛋白(EndoTag),EndoTag与LYTAC分子...
近日,华盛顿大学 David Baker 团队,设计出了能够通过变构控制,可靠而准确地在组装和拆卸之间转换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利用 AI 设计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蛋白质,设计了多种动态蛋白质排列。David Baker 说:「通过设计,可以根据命令组装和拆卸的蛋白质,我们为未来可能与自然界的复杂性相媲美的生物技术铺平了道路。」...
Nature:David Baker团队通过超螺旋匹配 来源:网易新闻 蛋白质-肽相互作用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设计“与靶点蛋白或者多肽结合”的序列特异性肽结合蛋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相当具有挑战性。近期,华盛顿大学David Baker团队在Nature发文,介绍了...
2019年,卢培龙回国,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了自己的课题组——蛋白质设计实验室。2020年8月,Nature报道了由他与David Baker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全球首次实现对跨膜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3。 如果说2018年第一步的尝试只是架起了桥,还没有通车;那么这一次的进步就在于,这座桥可以通车了。他们设计的...
不到一个月内,美国华盛顿大学大卫·贝克(David Baker)在 Nature 和 Science 连发两篇顶刊论文,并且都由在该团队留学的中国学者担任第一作者。在 Nature 论文中,由武汉工程大学校友、大卫·贝克课题组的博士生吴可嘉担任共同第一作者。图 | 吴可嘉(来源:吴可嘉)研究中,针对内在无序区的重复性蛋白和多肽,...
这两篇Nature论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David Baker团队设计了最大直径为75纳米、包含240个亚基的蛋白质纳米笼,并进一步验证了其可用于向细胞内递送抗体。而Neil King团队则致力于设计更大尺寸的蛋白质纳米笼——直径达96纳米、包含960个亚...
总而言之,这项发表于 Nature 的研究表明,AI从头设计的蛋白质可以生成可变构触发的递送系统、蛋白质纳米机器和细胞反馈控制电路,超越了此前简单的蛋白质组装和拆卸,为工程蛋白质的变构控制功能铺平了道路。David Baker 团队的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