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存在是一种继发性改变,是由于先存在血液凝固,才会出现纤维蛋白溶解,才会出现D-二聚体。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 刘毅,谢田刚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被引量: 4发表: 2009年 D-二聚体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乳胶凝集法(tinaquant法)测定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0天、2周)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1d。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造影的图像,分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组(观察组,43例)和单纯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组(对照组,37...
中国 自然医学杂志 2005 年 9月第 7 卷第 3期Chin J Nat Me d,s印 2005,Vo1. 7 No. 3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过程 中 D 一二聚体的变化 路红,秦建辉 ,刘凤桐,陈蕾,李友 山,吴鲁辉 【论著】 【 摘要】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 D 一 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测定 20 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 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 1~3 天、10 天、2 周)的 D-二聚 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 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 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 2.1d.治疗后 10d,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 2 周 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
摘要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法测定24例DVT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展开更多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changes in D-dimer dur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D-二聚体测定简便、快速,节约费用。临床上常用于A.肺栓塞(PE)和动脉血栓塞的诊断B.肿瘤辅助诊断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D.血栓形成过程及溶栓治疗的监测E.纤溶作用机制的早期测验──血栓前危险评价搜索 题目 D-二聚体测定简便、快速,节约费用。临床上常用于 A.肺栓塞(PE)和动脉血栓塞的诊断B.肿瘤...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法测定24例DVT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二聚体含量,同步测定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