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CUT&Tag,可以清晰地揭示不同染色质修饰标记在基~因组上的定位,帮助理解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除此之外,CUT&Tag在其他研究领域也不可或缺。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鉴定方面,CUT&Tag能够精确鉴定转录因子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点,揭示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在单细胞表观组学中,由于CUT&Tag技术对样本...
即启动子区域(b),AtSPL9 B-CUT&Tag两个技术重复显示出高度相关性(c),并分别获得了9290和9188个结合峰,其中6383个峰(约70%)是重叠的(d),使用14天幼苗的嫩枝进行ChIP和使用28天植株的花序和21天植株的嫩枝进行B-CUT&Tag所重叠的AtSPL9的潜在靶基因(e),最后作者绘制了AtSPL9...
2021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李兴旺课题组将CUT&Tag技术应用于单子叶植物水稻和双子叶植物油菜籽上,新鲜或交联组织都可提核后进行CUT&Tag实验,可以使用低至 0.01g植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一天即可完成实验,相关研究成果以“Rapid and Low-Inp...
CUT&Tag分析SOX15 结合的靶基因 (Xiaoman Wang et al.2021) 2.组蛋白修饰的分析 CUT&Tag 技术可用于精确分析组蛋白修饰。通过该技术,能够高分辨率地检测特定基因组区域的组蛋白修饰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例如,它可以帮助确定哪些组蛋白修饰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相关,以及这些修饰在不同细胞类型或发育阶段...
http://www.vazyme.com/product/279.htmlCUT&Tag技术是一种研究蛋白质-DNA互作的新方法,通过将Protein G或Protein A与经过工程学改造的超高活性Tn5转座酶融合,形成兼具双重活性的新型融合酶(Hyperactive pG-Tn5/pA-Tn5 Transposase),在抗体引导下精准靶向切割目的蛋白附
研究中发现CUT&Tag技术方法操作简单,信噪比高,重复性好,需要的细胞数量少(研究中测试最少60个细胞)。在随后几年,陆续有不少CUT&Tag的研究文章发表。此外,单细胞CUT&Tag和空间CUT&Tag技术也被陆续发表出来[1,2]。 ▶ 技术原理 CUT&Tag是研究蛋白和DNA互作新兴的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蛋白特异性抗体引导Protein...
dmf 试剂 cuttag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综合排序 人气排序 价格 - 确定 所有地区 已核验企业 查看详情 ¥30.00 福建福州 植物生长刺 1-萘乙酸 NAA α-萘乙酸/NAA[5g]RT 白鲨易生化试剂 白鲨 福州奥研实验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5年 查看详情 ¥147.00 陕西西安 1,3,5-三(对甲酰基苯基)苯 cas118688-...
就不得不提CUT&Tag技术了!CUT&Tag技术自2019年问世以来,不断突破创新,从最初只能做组蛋白修饰,到现在越来越多转录因子见刊,甚至各种R-loop、G4结构的研究也被大量报道。更不要说单细胞技术爆火的现在,scCUT&Tag技术中,各种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的文章见刊,并且CUT&Tag技术还衍生出了多靶标CUT&Tag,实现...
图3 CUT&Tag数据在TSS附近的分布密度图 2.5 样品相关性 另外,我们比较了两个样本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相关性达到0.99,结果比较好。 图4 相关性聚类热图 2.6 Peak Calling 峰提取(Peak Calling)是一种识别基因组上Unique mapped Reads比对富集区域的手段。我们的两个...
CUT&Tag技术是一种新兴的DNA-蛋白质互作研究方法,有望取代传统的ChIP-seq技术,探索组蛋白修饰区域、转录因子结合状态以及全基因组范围内DNA-蛋白质互作情况。其以操作简单(无需免疫共沉淀和超声破碎)、细胞起始量低(低至60个细胞)、信噪比高、灵敏度强、重复性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受到广大表观遗传学研究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