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IM1 Channel 1 is connected to COMP1_OUT: 这个选项表示TIM1的输入捕获通道1(TI1)被重映射到比较器1的输出(COMP1_OUT)。这意味着TIM1的TI1可以捕获来自比较器1输出的信号,用于输入捕获功能。 2) TIM1 Channel 1 is connected to COMP2_OUT: 这个选项表示TIM1的输入捕获通道1(TI1)被重映射到比较器...
1、选择定时器通道 随便选择一个为例子,TIM1的channel 1 有一个 Clock source 的选项。可选 Internal Clock 和 ETR2。 对于通用定时器和高级定时器,可使用外部信号(TIMx_ETR)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连(可以用 1 个定时器控制另外一个定时器)的同步电路。 这里咱们不使用,直接选择 Internal Clock就行。 2、对T...
TIMx_SMCR)中的ECE位。Internal Clock 内部时钟 、ETR2 外部触发输入(ETR)(仅适用TIM2,3,4)...
1、设置 Clock Source 时钟源: 时钟源选择内部时钟: 2、设置 Prescaler 和 Counter Period 参数: 使用向上计时模式 🔺 解析: 在STM32F103中,TIM2~TIM7是挂载在APB1时钟线上的,而TIM1和TIM8则是挂载在APB2时钟线上,所以TIM2时钟源应该是APB1经过倍频器得到的时钟,也就是我们配置的时钟树上的APB1 Timer cl...
3、配置定时器(TIM1) 配置时钟源(Clock Source)为内部时钟源(Internal Clock) 根据溢出时间的计算公式,选择合适的预分频值和自动重装载值,我这里选择预分频值为7200-1,重装载值为10000,即1s溢出一次。 对于auto-reload preload(自动重装载)在这个实验中开启与否都一样,因为当定时器溢出后会进行一次自动重装载。
接着回到pinout&configuration界面,选择左边timers中的定时器,以TIM2为例,下图正中即为TIM2配置界面 简单介绍一下各个配置选项 Slave Mode和Trigger Source都是用于上文说到的设置定时器主从配置的选项,暂时用不到 Clock Source:定时器时钟源,选择Internal Clock ...
例如PA1对应着TIM2的Channel2以及TIM5的Channel2,当我们配置TIM2的Channel2为PWM输出时,实际代表着PA1输出PWM。 当我们的Clock Source选择好之后(通常选择内部时钟)接着就是进入参数配置。 首当其冲的分频系数:Prescaler。这个参数字面理解就是决定对定时器时钟分频。计数频率计算公式为:TimerClock/(Prescaler+1)。
若我们将TIM2的Channel2配置为PWM输出,那么实际上就是将PA1设置为输出PWM信号。选择好Clock Source(通常为内部时钟)后,我们接下来需要进入参数配置阶段。这里,首要关注的是分频系数(Prescaler),它直接影响着定时器的时钟分频。通过公式TimerClock/(Prescaler+1),我们可以计算出计数频率。例如,当TimerClock设为...
随后对定时器进行设置:点击“Categories”中的“Timer”列表,选中“TIM3”。在“TIM3 Mode an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设置“Clock Source”为Internal Clock,设置“PSC”为7999,“Counter Period”为999。 接下来点击“Clock Configuration”进入时钟配置界面,这里我们采用默认设定的8MHz。 点击“Generator Code”生成Keil...
外部时钟模式2:外部引脚输入(TIMx_ETR)仅适用TIM2,3,4 内部触发输入(ITRx):使用一个定时器作为另一个定时器的预分频器,如可以配置一个定时器Timer1而作为另一个定时器Timer2的预分频器。 定时器的主从模式: (选看) 定时器一般是通过软件设置而启动,STM32的每个定时器也可以通过外部信号触发而启动,还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