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进一步提高Cu-g-C3N4催化体系的FEs活性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基于此,东华大学杨建平和马元元等采用简单的热聚合方法,通过调节前驱体中Cu与g-C3N4的比例,合成了负载在不同中心距和配位环境的g-C3N4催化剂(简称Cux-CN)上的Cu单原子。Cux-CN催化剂的合成-结构-活性分析表明,固定在g-C3N4氮...
在负电位大于-0.7 V时,产物中存在乙醇和正丙醇,相应的FEC2H5OH和FEC3H7OH分别为~8%和~6%。值得注意的是,Cu1@n-C3N4-27%的高活性和选择性可在长时间操作下保持不变。在60 mA/cm2下的稳定性测试中,过电位在24小时内相当稳定,FECH3COO-只有从一开始的48%到最后的44%略有变化。本文进一步比较了g-...
通讯作者:Ping Yang,San Ping Jiang通讯单位:科廷大学 研究内容:通过两步热聚合工艺将铜(Cu)簇结合到石墨氮化碳 (g-C3N4)中,形成基于黑色g-C3N4纳米片的优质铜簇复合材料 (Cu-g-C3N4) 具有高效的电荷转移特性和增强的光催化活性。Cu-N键是通过铜原子(使用Cu(II)乙酰丙酮化物作为Cu源)通过机械化学反应插入双...
其中,g-C3N4没有得到大量CO还原产物,只得到H2。选择性也与Cu负载量密切相关。例如,三种催化剂的FECH3COO-在-0.8 V下分别为0、14和48%,对应于JCH3COO-分别为0、7.1和32.9 mA/cm2。电流密度和FE的一致趋势为Cu1@n-C3N4-27%>Cu1@n-C3N4-10%>C3N4,这表明原子分散的Cu不仅是CO活化的活性位点,而且是C-...
一种利用CugC3N4纳米酶检测四环素残留的方法,包括测定空白对照品在652nm处吸光度值A1,测定待检测样品在652nm处吸光度值A2和计算待检测样品中的四环素浓度.回归方程为A=0.01904CTC+0.0013=吸光度值A2吸光度值A1;代入所述吸光度值A1和吸光度值A2,得出检测样品中四环素浓度CTC的数值即为四环素残留数值.本发明将CugC3N4...
此外,g-C3N4基底上Cu中心的二聚体结构(Cu2@n-C3N4)在能量上比单体差约0.99 eV。由于Cu(I)的还原而可能发生的脱金属过程的模拟表明,Cu-N2中心在-1.0 V的电位下是稳定的,故而Cu2@n-C3N4的高稳定性。在Cu2@n-C3N4催化剂中,CO在Cu附近的N位点和C位点上的吸附是不利的,Cu可能是SAECs中唯一能...
其中,g-C3N4没有得到大量CO还原产物,只得到H2。选择性也与Cu负载量密切相关。例如,三种催化剂的FECH3COO-在-0.8 V下分别为0、14和48%,对应于JCH3COO-分别为0、7.1和32.9 mA/cm2。电流密度和FE的一致趋势为Cu1@n-C3N4-27%>Cu1@n-C3N4-10%>C3N4,这表明原子分散的Cu不仅是CO活化的活性位点,而且是C-...
其中,g-C3N4没有得到大量CO还原产物,只得到H2。选择性也与Cu负载量密切相关。例如,三种催化剂的FECH3COO-在-0.8 V下分别为0、14和48%,对应于JCH3COO-分别为0、7.1和32.9 mA/cm2。电流密度和FE的一致趋势为Cu1@n-C3N4-27%>Cu1@n-C3N4-10%>C3N4,这表明原子分散的Cu不仅是CO活化的活性位点,而且是C-...
那么,有无可能使单原子负载在高比表面积催化剂的表面以实现液相有机分子的高选择性氧化呢?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的黄秀兵副教授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彭宝祥团队通过将吸附在介孔g-C3N4表面Cu-EDTA前驱体煅烧,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介孔g-C3N4负载Cu单原子用于液相环己烯氧化的催化剂。
基于此,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和陈春俊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单负载催化剂,即石墨氮化碳(g-C3N4)负载的铜纳米颗粒(Cu-CN)。 所制备的最佳Cu NPs尺寸的单负载催化剂,其局部电流密度为188 mA cm-2,乙酸法拉第效率(FE)值为62.8%。在多孔固体电解质(PSE)反应器中,采用C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