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le_top:after,.bottle_top:before{content:''; display:block; height:10px; width:78px; border-radius:46px/10px; border:2px solid rgba(255,255,255,.5);border-bottom:2px solid rgba(255,255,255,.4);border-top:1px solid rgba(255,255,255,.6); position:absolute; left:-1px;box-s...
首先还是一样的给input标签增加相对定位;::before伪元素主要实现滑块的背景区域;::after主要实现滑块的圆形部分;通过input选中伪类:checked增加不同的样式并增加translate过渡动画。 input::before{background:#999;border-radius:50px;content:"";height:80%;position:absolute;top:50%;transform:translate(4px,-50%)...
1、selector:before( sRules ) 它要和content属性一起使用,设置在对象前(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 2、selector:after( sRules ) 和before用法一样,不过它是设置在对象后(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 看例子容易理解些! .div{width:350px;border:1px solid #000;line-height:50px;margin:10...
常见伪元素——::first-letter,::first-line,::before,::after,::selection。 ::before和::after下特有的content,用于在css渲染中向元素逻辑上的头部或尾部添加内容。 这些添加不会出现在DOM中,不会改变文档内容,不可复制,仅仅是在css渲染层加入。 所以不要用:before或:after展示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尽量使用它们...
了解css中伪元素 before和after的用法 层叠样式表(CSS)主要用于将样式应用于HTML标签,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向文档添加额外标签元素是多余的或不可能的,CSS中实际上有一个特性允许我们在不中断实际文档的情况下添加额外标签,即伪元素。 你听说过这个术语,尤其是当你一直在学习我们的一些教程时。
伪元素:before和:after添加的内容默认是inline元素; 这个两个伪元素的content属性,表示伪元素的内容,设置:before和:after时必须设置其content属性,否则伪元素就不起作用。 然后就是 :before和:after伪元素的主要特点: 伪元素不属于文档,所以js无法操作它
before/after伪类相当于在元素内部插入两个额外的标签,其最适合也是最推荐的应用就是图形生成。在一些精致的UI实现上,可以简化HTML代码,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国外这两个伪类应用相当的普及以及兴盛,不过貌似我们这边前端er们普遍缺乏使用这两个伪类的意识,要使用顶多也就是跟风的“清除浮动”应用。
代码: .container::before { content: ""; display: table; } .container::after { clear: both; } 总结 利用::before ::after 伪类,动态的在元素开始和末尾增加标签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做出很多丰富的样式而且又减少了 DOM 的复杂度,当然它还有更多更丰富的用法等待着我们来挖掘。
关于css中after和before伪类的⽤法 ::before和::after伪元素的⽤法 ⼀、介绍 css3为了区分伪类和伪元素,伪元素采⽤双冒号写法。常见伪类——:hover,:link,:active,:target,:not(),:focus。常见伪元素——::first-letter,::first-line,::before,::after,::selection。::before和::after下特有的...
在CSS中,::before和::after是用于在元素内容前或后插入内容的伪类。它们能辅助开发者在不增加实际HTML标签的情况下,增强元素的视觉效果。尽管如此,它们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其巧妙之处不容忽视。比如,利用::before和::after动态添加字符串且不改变元素尺寸,这在实现0.5像素细边框效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