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RM 2016年发布的最新A系列处理器,Cortex-A73支持全尺寸ARMv8-A构架,ARMv8-A是ARM公司的首款支持64位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包括ARM TrustZone技术、NEON、虚拟化和加密技术。所以无论是32位还是64位,Cortex-A73都可以提供适应性最强的移动应用生态开发环境。Cortex-A73包括128位 AMBR 4 ACE接口和ARM的big.LITT...
参与本次对比的两款ARM架构SoC都拥有8个处理核心,且都按照ARM的big.LITTLE架构进行排列。两款芯片的处理器由4个Cortex-A57和4个Cortex-A53所构成,前者性能强但功耗高,后者性能低但更节能。因此A57核心主要用于性能需求较高的任务,而A53则会负责日常的轻量级处理需求——这种技术被称作异构多处理(HMP)。 英特尔并没...
论性能来说,双核A73基本持平四核A53,但是A73的单核性能更强,而A53更省电,可以持续时间更久不关闭核心;至于电视用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因为电视不可能拿来玩大型游戏,看视频都够用了,比如看看PPTV、优酷什么的。A73同频性能相当于A53的1.9倍左右,但是功耗达到3倍左右,因为处理器多核心效率并不是...
Cortex-A73包括128位 AMBR 4 ACE接口和ARM的big.LITTLE系统一体化接口,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10nm技术制造,可以提供比Cortex-A72高出30%的持续处理能力,非常适合移动设备和消费级设备使用。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到2017年,Cortex-A73处理器将会逐渐覆盖到我们合作伙伴的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翻盖式移动设备、数字电视等一系...
首先,处理器架构是关键,ARM采用精简指令集,如Cortex-A73支持64位ARMv8-A,提供了强大的指令集支持和高级技术。A73性能显著提升,支持全尺寸架构,兼容性佳,尤其适合移动设备。A72则是A73的前辈,同样基于ARMv8-A,功耗效率高,适用于高端设备。Cortex-A57和A53也各有特色,A57是2013-2015年的旗舰,64...
Cortex-A73是ARM 2016年发布的A系列处理器,Cortex-A73支持全尺寸ARMv8-A构架,ARMv8-A是ARM公司的首款支持64位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包括ARM TrustZone技术、NEON、虚拟化和加密技术。所以无论是32位还是64位,Cortex-A73都可以提供适应性最强的移动应用生态开发环境。Cortex-A73包括128位 AMBR 4 ACE接口和ARM的big...
在如今这个电子产品泛滥的年代,仅仅靠品牌或是外观已经不足以辨别产品的优劣,其内置的处理器自然也就成为了分辨产品是否高端的标准之一。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妨好好了解一下近几年来电子产品中较为主流的RAM处理器。 在这之前让我们先简单认识一下处理器的架构。所谓处理器
仅从命名上来看,A53/57/72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按数字大小性能依次提高。这样排列,最新推出的A73则应该是目前ARM公版中性能最强的架构。以由高到低的方式来看,ARM处理器大体上可以排序为:Cortex-A73处理器、Cortex-A57处理器、Cortex-A53处理器、Cortex-A15处理器、Cortex-A12处理器、Cortex-A9处理器、...
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排序的话,从高到低大体上可排序为:Cortex-A73处理器、Cortex-A72处理器、Cortex-A57处理器、Cortex-A53处理器、Cortex-A35处理器、Cortex-A32处理器、Cortex-A17处理器、Cortex-A15处理器、Cortex-A7处理器、Cortex-A9处理器、Cortex-A8处理器、Cortex-A5处理器。
g51是arm公版的GPU(相当于电脑的显卡),无法与前两者平行比较,不是同一类东西。比较不同处理器的性能,最好是了解其具体产品的型号。比如鸿鹄818这颗处理器是两个a73+两个a53共四核CPU频率1.7,加g51的GPU组成。如果能提供类似于上面这些参数,比较arm处理器的性能就会更准确。鸿鹄818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