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结果表明,电子通过非晶异质界面从RuO2向Co3O4转移,实现了电子再分配,使d带中心向上移动,优化了氢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自由能。此外,重构的Ru/Co(OH)2在HER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氢吸附自由能,从而提高了HER活性。在OER过程中重构的RuO2/CoOOH具有较低的基元反应能垒(O*→*OOH),提高了OER活性。此外,RCO-10...
天津大学邹吉军教授和潘伦教授使用具有Co或O空位的Co3O4来揭示重建过程中不同缺陷的影响以及与碱性OER相关的活性基序。结果表明,O和Co缺陷都会在重构的催化剂中触发高OER活性桥Co位点,其中Co缺陷在压缩晶格应力下诱导短的Co−Co距离(3.38Å),并显示出最佳的OER活性(η10为262 mV),优于重构的氧缺陷Co3O4-VO...
此外,Ni和Nd的同时引入可有效降低电氧化电阻,加快界面电荷转移和中间产物的传输,从而加速催化剂在OER过程中的表面重构。 Fig. 6.In situ Raman Spectrum measurements of (a) Co3O4, (b) Ni-Co3O4and (c) NdNi-Co3O4for OE...
初始的VO和VCo缺陷都会在重构催化剂中诱导高OER活性的桥Co位点,分别导致桥Co-Co距离的扩大和收缩。Co3O4-VCo-OER的桥Co位点(S5)最短距离为3.38 Å,优化了*OH吸附和去质子的能垒,并显示出最高的OER活性(η10为262 mV),优于C...
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和掺磷过渡金属氧化物是近年来公认的高效OER催化剂,有望取代IrO2和RuO2等贵金属基氧化物。然而,与大多数稳定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不同的是,TMPs或P掺杂的氧化物在OER后往往会发生严重的表面重构,但其催化活性却比原始合成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更强。据广泛报道,OER重构后的TMPs或P掺杂...
氧化钴在众多热催化氧化、电催化OER等反应中呈现出独特的性能。以经典探针反应CO氧化为例,早在1994年,Haruta教授就报道了Co3O4可以在-54℃实现CO氧化(Haruta et al.;Catal.Lett.25,1994, 257);氧化钴极其优异的低温CO氧化性能随后引起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如2009年大连化物所申文杰老师课题组报道,大量暴露(...
天津大学邹吉军教授和潘伦教授使用具有Co或O空位的Co3O4来揭示重建过程中不同缺陷的影响以及与碱性OER相关的活性基序。结果表明,O和Co缺陷都会在重构的催化剂中触发高OER活性桥Co位点,其中Co缺陷在压缩晶格应力下诱导短的Co−Co距离(3.38Å),并显示出最佳的OER活性(η10为262 mV),优于重构的氧缺陷Co3O4-VO...
鉴于此,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王卫超等设计了负载在掺杂镍的Co3O4上的Ir物种(Ir簇和Ir单原子)(Ir/Ni-Co3O4),其中金属Ir簇缩小成高密度的Ir单原子,负载在重构衍生的掺杂镍的CoOOH上。 本文要点 要点1.原位光谱、同位素标记和化学探针实验证明,金属位点和晶格氧同时被激...
值得关注的是,该催化剂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HMFOR工作电位(1.40 V)较析氧反应(OER)负移达179 mV,证实其对HMF电氧化的选择性优势(Figure 4a-e)。双电层电容分析揭示Cu0.29Co2.71O4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Cdl=0.6353 mF cm-2),与其优异...
要点1.Fe原子的d能带中心向低能量方向移动,而且eg能带的填充增加,而且OH*相互作用减弱,显著增强ORR电催化性能。通过原位Raman光谱表征和电化学阻抗表征,验证Co3O4@Fe1-NC催化剂中的高自旋态Co位点能够促进Co3O4的表面重构。 要点2.这种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