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2/He (50 SCCM), 25 °C, 25 分钟 He 吹扫 100% He (50 SCCM) , 25 °C, 50 分钟 TPD 测试 100% He (50 SCCM), 升温速率10°C min-1,从 25 °C 到 200 °C 结果与讨论 图一显示了穿透曲线-TPD测试结果。穿透点和终点分别出现在穿透曲线测试刚开始的5分钟和10分钟处。另一方面,到达...
CO2-TPD测量和理论分析表明,S掺杂通过修饰Fe的电子结构,促进了CO2的活化。KIE测量、原位ATR-SEIRAS及EIS结果表明,FeN4SAC中的S掺杂促进了H2O解离生成H*,促进了 *CO2质子化生成*COOH, DFT计算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结合质子供给效应和电...
CO2程序升温解吸(CO 2 -TPD)曲线表明,相较于Fe 1 -NC,Fe1-NSC对CO2的吸附增强。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in situ ATR-SEIRAS)结果表明,H 2 O更容易在Fe1-NSC上活化。进一步,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分析发现Fe1-NSC的KIE值相对于Fe1-NC较低,KIE的下降证实了通过加速H 2 O解离促进质子转移的过程。
Ru/TiO2的CO2-TPD在100-500 ℃范围内比RuO2/TiO2更宽更高,可能是因为Ru/TiO2含有较强的碱性位点(图2e)。因此,Ru/TiO2对CO2的吸附和活化能力优于RuO2/TiO2。同时,由于CO是CO2甲烷化的关键中间体,因此还必须对其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在CO2-TPD曲线中,可以看到,与浸渍的相比,两种溅射催化剂(绿线)对CO2没有什么弱吸附。但是CuNaFe上面强吸附的峰是向着更高温度转移的,都快了700℃了。同样是溅射做的CuFe上面还没有这个现象,可能这个特性就归因于独特的Cu-Na-Fe结构,增强了对CO2的吸附和活化。
Fs-TAS分析证实了In2O3/Nb2O5 S-scheme异质结界面上的超快电子转移。DFT计算和CO2-TPD结果均证明了CO2分子在In2O3/Nb2O5异质结上的有效化学吸附和活化。优化后的In2O3/Nb2O5纳米纤维表现出了更高的CO还原性能,产CO量高达0.21 mmol - 1 h-1。这项工作强调了先进的Fs-TAS技术在探索S-scheme异质结...
另外,由CO2–TPD曲线可以观察到,随着锆助剂的引入In-Zr复合氧化物在更高温度处(700oC)出现了CO2脱附峰,这是锆掺入氧化铟晶格体系形成In1-xZrxOy固溶体表面氧空位上更强吸附CO2的脱附峰。因而,锆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氧化物表面氧空穴的数目,还增强了CO2的吸附。
(g) BOC-VDWGs-AL纳米片和BOC-VDWGs-AL-O2纳米片相应的CO-TPD曲线。 CO2分子在VDWG-Bi-O-Bi和VDWG-Bi-VO••-Bi结构上通过类似的反应路径向CO分子转化(图3.24)。其中,*COOH中间体裂解过程(*COOH → *CO + *OH)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COOH中间体在VDWG-Bi-VO••-Bi结构上的形成能垒为1.27...
作了氧化铝和氧化镁的CO2 TPD测试,发现在800-900度时候都出现上扬的曲线走势,好像记得在哪里看过,是由于什么再吸附原因还是什么的,不过忘记在哪里看过的了,所以听听大家的解释。有人做过没,我这里有图,可以交流。 下载提醒:APP中打开可直接下载,点击下载 Graph1.JPG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