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航大学“焊接增材与表面技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机械和力学领域的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上发表,论文题为“CMT+P脉冲电弧制造中的传热传质行为”。这项研究由研究生勾青泽和副教授张志强等共同完成,主要探讨了CMT+P(冷金属过渡加脉冲电弧)耦合电弧成形制造过程中熔滴与熔池...
合金中的杂质元素S、 P, 以及低熔点金属Pb、 Zn、Bi等, 由于不溶于钴或者与钴发生共晶反应, 会引起合金脆性, 且这些元素可能会在焊接时引起热裂纹, 所以应减少这些元素在合金中的含量, 同时要尽可能保证这些元素不会污染焊接区。 由于焊接区清洁度的保证是获得优质焊缝的先决条件, 同时也影响焊缝区出现气孔, ...
在CMT+P耦合电弧成形制造过程中,熔滴和熔池的传热传质行为对提高成形质量和调节微观组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一CMT或P-MIG的传热传质机制研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CMT+P耦合电弧下熔滴与熔池相互作用的多物理场耦合...
CMT+P多层多道焊的焊缝横截面形貌如图4a所示,未出现焊接缺陷. 如图4a,CMT+P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图5c中熔合区到热影响区不完全重结晶区的宽度总和)为1.5 mm左右. TIG打底+SMAW填充焊的焊缝截面如图4b所示,其热影响区宽度为2.5 mm左右. 所以CMT+P焊缝热影响区相对较窄. 有文献表明,焊接热影响区宽度与P92钢高...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焊接增材与表面技术”课题组研究生勾青泽(第一作者)、张志强副教授(通讯作者),在机械和力学领域顶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7.1)上发表了题为“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havior in CMT plus pulse arc manufacturing”的研究成果。
CMT(冷金属过渡)工艺自2004年正式推出以来,一直受到焊接行业的广泛关注,此工艺的初衷是利用其极稳定的电弧、极低的热输入量来实现无飞溅的焊接过程,主要用于焊接薄板或超薄板(最薄可焊至0.3mm)。随着人们对CMT工艺研究的深入,CMT工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例如,通过CMT工艺同脉冲工艺相结合(CMT+P),在具有极...
然而,控制复杂的电弧行为和金属传递现象对于避免焊接缺陷和确保焊缝质量至关重要。研究调查了工艺参数对NGW中电弧行为和金属传递现象的影响。例如,采用优化脉冲参数的P-GMAW方法可以提高接头质量而不改变热输入。此外,使用窄型喷嘴和电弧旋转技术可以增强侧壁穿透并改善整体焊缝形状。金属芯焊丝电弧焊(MCAW)结合旋转电极...
1、为克服现有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外部件角焊缝后出现裂纹及焊接变形大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壳体外部件角焊缝cmt+p焊接方法。 2、本发明的具体过程是: 3、步骤1,调节焊枪倾斜角度。 4、所述焊枪倾斜角度为焊枪与固体发动机壳体轴线之间的夹角。
CMT+P焊接行为及其AE特征频率 陈卫;刘斌;张琪飞;张震;李忠华;毕家伟 【期刊名称】《焊接学报》 【年(卷),期】2024(45)6 【摘要】为了研究冷金属与脉冲复合焊(cold metal transfer and pulse,CMT+P)的焊接行为,使用PCI数据采集卡、高速相机、红外成像仪及声发射采集系统对焊接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发现脉冲射滴过渡...
就是CMT焊接的升级版,短路过渡中间可以按照百分比增加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