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是非常重要的心肌指标,临床将它当作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辅助诊断工具。肌酸激酶(CK-BB)可分为CK-BB、CK-MB、CK-MM三种,临床上可作为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CK-BB主要存在于大脑,而CK-MB含量最高,CK-MM占骨骼肌的90%。因此,CK-MB对心肌有很高的特异性,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作时,它会大量分泌到...
第一种情况:CK-BB升高导致的CK-MB>CK CKMB是一个二聚体形式由M亚基跟B亚基组合而成,所以我们检测CKMB的时候采用免疫抑制法,M亚基被抑制而且CK-BB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测出CK-MB一半的活性(或者说检测出CK-B的活性),结果乘以2得出CKMB的活性。 如
CK-MB在医学上叫做肌酸激酶的同工酶,肌酸激酶也叫CK,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叫做CK-MB,就是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主要在心脏的肌肉里面表达。第二种CK-MM,主要是在骨骼肌里面表达。第三种CK-BB,在脑组织里面表达。这三种异构体,其中CK-MM在骨骼肌里面表达得最多,其次就是CK-MB,表达在心肌里面,相对表达量较...
众所周知CK(肌酸激酶)共有CK-MM、CK-MB和CK-BB这3种同工酶,是由M亚基和B亚基以不同方式组成的二聚体。而在心肌、骨骼肌和脑等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还含有另一种结构不同的CK存在于细胞线粒体内,称为CK—MiMi(线粒体CK),也是二聚体[1]。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
肌酸激酶(CK)包含三种同工酶:CM-MB、CK-BB和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CK-BB主要存在于脑部,而CK-MM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因此,CK-MB是常用的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通常,我们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K-MB/CK比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正常...
一、CK-MB与CK比值的临床意义: 1、CK是肌酸激酶的英文缩写,CK-MB是肌酸激酶同功酶的英文缩写,CK也是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全身肌肉组织中的酶。一个升高说明全身肌肉组织受损,但是有一个释放,无论是骨骼肌、脑血管、肌肉损伤,还是平滑肌、心肌组织,只要有损伤,就会升高。CK-MB是一种同工酶,主要分布在心脏的...
病情分析:肌酸激酶是由2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形成3个不同的亚型,即CK-MM、CK-MB和CK-BB,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B的临床意义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K,阳性检出率100%,特异性高。CK-MB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8小时升高,9~30小时达到高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水平。其他如心...
理论上讲,CK=CK-MM+CK-BB+CK-MB,因此CK-MB不可能高于CK的检测值。但是,临床检验中常出现CK-MB>CK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情况的呢?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CK-MB的方法是免疫抑制法,出现CK-MB >CK的情况就是由这种方法的检测原理造成的。在人体中正常情况下CK-BB很少,可忽略,而免疫抑制法就是建立在忽略...
肌酸激酶有 3 个亚型:CK-MM、CK-MB、CK-BB。①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占血清总 CK 的 95% 以上,极少部分存在心肌。②CK-BB 主要存在与脑组织中。③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少部分存在与骨骼肌中。CK-MB 急性心肌梗死时 3-4 小时开始升高,12-28 小时达到高峰,2-4 日可以恢复正常。
CK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CK有三个最基本的同工酶:KM-MM(主要存在骨骼肌)、CK-MB(心肌的相对含量为所有组织中最高)、CK-BB(主要存在脑组织),另外还存在线粒体型CK-M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