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红藤 【拼音名】Cǎo Hónɡ Ténɡ 【别名】红藤[四川成都]、黄花马豆、铁马豆、蝴蝶草、疆蛇通 【来源】豆科宿苞豆属植物毛宿苞豆Shuteria pampaninian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
名称 草红藤(Cǎo Hónɡ Ténɡ) 别名 红藤[四川成都]、黄花马豆、铁马豆、蝴蝶草、疆蛇通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 0.3~1两。 性味 苦,寒。 相关中成药 妇康口服液 纠错 推荐0 收藏0 评论0 1870概述...
卫矛科霜红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入药。 名称霜红藤(Shuānɡ Hónɡ Ténɡ) 别名山货榔、哥兰叶、米汤叶、绵条子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主治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1~3钱。 性味涩,温。 归经肝;胃经 纠错 推荐0 0 0 669
茜草科小红藤Rubia maillardi Levl. et Van.,以根状茎入药。 名称小红藤(Xiǎo Hónɡ Ténɡ) 别名四块瓦 功能主治健胃。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0.5~1两。 性味甘,温。 纠错 推荐0 0 0 616 概述 小红藤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小红藤、见血飞根各一两。泡酒服。
【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 emodi Meis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淡,微温。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
为夹竹桃科杜仲藤属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ium huaiting Chun et Tsiang,以老茎及根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用。 名称杜仲藤(Dù Zhònɡ Ténɡ) 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状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
蓼科红藤蓼Polygonum emodi Meisn.,以全草入药。 名称红藤蓼() 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 用法用量3~5钱。 性味淡,微温。 纠错 推荐0 收藏0 评论0 806 概述 红藤蓼生境分部 四川、云南[方剂汇www.fane8.com]。
【来源】卫矛科霜红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涩,温。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
杜仲藤叶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别名藤杜仲叶性味苦;涩;性平接骨;止血。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