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为末,以省卵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脏,益精气,利腰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苁蓉丸--《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苁蓉(酒浸)1两,熟地黄1两,白茯苓1两,菟丝子(制)1两,附子(炮)1两,当归(炒)1两,白石英(研)1两,...
朝鲜崖柏仁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种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心悸失眠,多汗遗精,肠燥便秘。【拼音名】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 【别名】长白侧柏仁、柏子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 采收和储藏:秋末果熟后采收,除去种壳备用。 【原形态】朝鲜...
苁蓉丸--《养老奉亲书》 【处方】苁蓉120克,巴戟60克,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明目。主治老年肝肾亏虚,视力减退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盐汤送下20丸。 【摘录】《养老奉亲书》 苁蓉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片,焙...
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山茱萸1两,陈曲(炒黄)1两,杜仲(去皴皮,涂酥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菟丝子(酒浸1宿,烤干,别捣)1两,熟干地黄(焙)2两,桑寄生(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治肝肾气虚,眼目昏暗,视物不明;眼青盲,并...
传春散用于痘疮之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隐在皮肤之间。 传春散--《医统》卷九十一 【处方】梅花蕊2钱,桃花蕊(各取阴干)2钱,经霜丝瓜2钱,朱砂2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疮之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隐在皮肤之间。 【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3分,煎紫苏饮送下。
抽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抽筋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 功能主治 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峨眉石凤丹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清热,解毒,散结,利小便。主瘰疬,小便不利,水肿。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é Méi Shí Fènɡ Dān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Forkstamenflower 【别名】一枝花、石凤丹、随身丹、小瓢儿菜 【来源】 ...
梨叶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乱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疝气,菌菇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鲜用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碗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碗花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健胃消食;解毒消肿。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解毒消肿。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棱枝槲寄生的功效与作用是:①《广西药植名录》:驱风,强壮,舒筋,清热,止咳,消炎。治肺病吐血,乳疮,腹痛。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驱风,强壮,舒筋,清热,止咳,消炎。治肺病吐血,乳疮,腹痛。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强筋骨,降血压,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高血压,胎动,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