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C语言程序中的一些数据而言,进行“内存对齐”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程序的执行效率提高 现代处理器一般都有多个级别的高速缓存,处理器访问这些高速缓存里的数据的效率要比访问内存里的数据效率高得多(就像处理器访问内存里的数据,比访问磁盘里的数据效率高得多一样。)。 就像上面介绍以的一样,一般来说,CPU 总...
4)数据成员、结构体和类的有效对齐值:自身对齐值和指定对齐值中较小的那个值。有了这些值,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来讨论具体数据结构的成员和其自身的对齐方式。有效对齐值N是最终用来决定数据存放地址方式的值,最重要。有效对齐N,就是表示“对齐在N上”,也就是说该数据的"存放起始地址%N=0".而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变...
4)数据成员、结构体和类的有效对齐值:自身对齐值和指定对齐值中较小的那个值。 有了这些值,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来讨论具体数据结构的成员和其自身的对齐方式。有效对齐值N是最终用来决定数据存放地址方式的值,最重要。有效对齐N,就是表示“对齐在N上”,也就是说该数据的"存放起始地址%N=0".而数据结构中的数据...
如果没有内存对齐,Test 类型的大小应该是4+1+4+8 = 17字节,经过对齐后变成了 24 字节。 第5 行注释就是设置内存对齐基数,取值一般是 1, 2, 4, 8,若该值为 1 则表示不对齐(不信就去掉注释再运行一次,输出肯定是 17)。 内存对齐原则 整体对齐基数 n:假设默认或通过#pragma pack ()设置的对齐基数是 ...
2、为什么要对齐? 为了提高效率,计算机从内存中取数据是按照一个固定长度的。以32位机为例,它每次取32个位,也就是4个字节(每字节8个位)。字节对齐有什么好处?以int型数据为例,如果它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按4字节对齐,也就是说1个int的数据全部落在计算机一次取数的区间内,那么只需要取一次就可以了。如图a-1。
结构体和联合体中的成员变量按照声明的顺序进行内存对齐。 结构体和联合体中的成员变量的对齐方式是成员变量类型的大小和平台字长中的较小值。 单个变量的对齐方式可以使用特殊的指令和选项进行控制。 总之,内存对齐的原理是通过插入填充字节来保证变量按照对齐方式排列,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在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成员。在定义结构体时,编译器会根据平台的要求对结构体的内存进行对齐,以提高内存访问的效率。结构体内存对齐可以避免因为数据成员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导致的内存浪费和性能问题。
关于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好处,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主要针对面试题中的常考点——计算结构体大小。 计算C结构体大小遵循两个大原则每个元素存储的起始位置(由对齐原则确定)每个元素自身大小(也就是在内存占用内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