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放互斥锁资源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_t *mutex); // 将参数指定的互斥锁上锁 // 比如: 3个线程, 第一个线程抢到了锁, 对互斥锁加锁 -> 加锁成功, 进入了临界区 // 第二,三个个线程也对这把锁加锁, 因为已经被线程1锁定了, 线程2,3阻塞在了这把锁上 -> 不能进入临界区...
1.自旋锁会占用CPU,让其处于忙等状态,同时,还会“阻塞中断”,这很有用,某些相当关键的代码,如果加上自旋锁,那么可以 有效的屏蔽中断的干扰,不过这种场景在用户环境不常见,多出现在内核编程中 2.lock和trylock返回0就表示加锁成功,否则失败 互斥量: 互斥量Mutex的逻辑行为是:“尝试获取互斥量,如果被别的 线程 ...
1.读写锁 2.互斥锁 3.自旋锁 4.信号量 5.rcu 可以看出rcu读写性能优异 , 多线程同步不建议使用读写锁,嫌麻烦可以直接用互斥锁
当已经有一个线程加锁后,其他线程加锁则就会失败,互斥锁和自旋锁对于加锁失败后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互斥锁加锁失败后,线程会释放 CPU,给其他线程; 自旋锁加锁失败后,线程会忙等待,直到它拿到锁; 互斥锁是一种独占锁,比如当线程 A 加锁成功后,此时互斥锁已经被线程 A 独占了,只要线程 A 没有释放手中...
1 . 初始化锁 int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mutex,const pthread_mutex_attr_t *mutexattr); 其中参数 mutexattr 用于指定锁的属性(见下),如果为NULL则使用缺省属性。 互斥锁的属性在创建锁的时候指定,在LinuxThreads实现中仅有一个锁类型属性,不同的锁类型在试图对一个已经被锁定的互斥锁加锁时表...
c++的锁 互斥锁、条件锁、自旋锁、读写锁 互斥锁 C++11开始引入了多线程库<thread>,其中也包含了互斥锁的API:std::mutex 头文件:< mutex > 类型: std::mutex 用法:在C++中,通过构造std::mutex的实例创建互斥元,调用成员函数lock()来锁定它,调用unlock()来解锁,不过一般不推荐这种做法,标准C++库提供了std:...
内联函数相比宏函数来说,在代码展开时,会做安全检查或自动类型转换(同普通函数),而宏定义则不会。 在类中声明同时定义的成员函数,自动转化为内联函数,因此内联函数可以访问类的成员变量,宏定义则不能。 内联函数在运行时可调试,而宏定义不可以。 缺点 ...
图一:ReentranLock在操作的时候,不管是读还是写都要进行操作的锁定,这样就产生了读取的性能问题 图二:读写锁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开了,读操作使用共享读锁,写操作使用互斥的写锁(毕竟只有一个线程可以修改,但是却可以有多个线程可以读取)。首先可以打开ReentranReadWriteLock锁的内部的实现源代码,观察类中的...
如果是单线程 不需要上锁。如果是多线程,那么在访问共享区域的时候(共享内存,或者全局变量),在每次读或者写之前,上锁。在读写结束后,再解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