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with-respect-to-beings网络关于存在物的存在 网络释义 1. 关于存在物的存在 所以海德格尔将黑格尔的问题概括为“关于存在物的存在”(Being with respect to beings),即:“在‘绝对之思’之中、也是作为‘ …www.cnphenomenology.com|基于10个网页©...
海德格尔感叹说:西方哲学经过了两千年才达到这种理解。而一旦达到这种理解,思想就不可能再回到前一种抽...
翻译:《海德格尔导论》(第五章:《技术的追问》:存在者作为可操控的资源) 知乎用户Z5Oc0g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beings as manipulable resources 《技术的追… 阅读全文 深入挖掘 prefer 的用法,探寻 prefer 后面的非谓语动词形式
可见王路《一“是”到底论》,萧诗美《“是”的哲学研究》。 同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还有另一个译本《是与时》 在新的理解下,我们再来看看原文 “ 存在治疗的根本贡献在于它将人理解为是。它并不否认动力的效度以及关于特定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其恰当的位置。但是它坚持认为,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名称来称呼它们,...
后来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成为显学,他们关于Being的理解进一步支持了“存在”的译法。最近,一些学者从希腊哲学的文本出发,指出Being的哲学含义是从“是”动词的意义引申而来的,因此应以“是”取代“存在”的译法。 以上三种理解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他们的道理都只是一个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道理,如果把这个...
马丁·海德格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
近海德格尔:透过意识作为时间性存在来说明人之存在特性 萨特之特点 人之有未来面向,需从其作为欠缺存在 (being of lack)理解 即其作为有“内在否定”(internal negation)和“自身虚无化”(self-nihilation)之存在特性来看 研究人之为时间性存在,是在一个新观点之下: "we find ourselves back with this indissolubl...
作者:Martin Heidegger马丁•海德格尔出版社名称:Harper Perennial出版时间:2008语种:英文ISBN:9780061575594商品尺寸:14.3 x 3.1 x 21.3 cm包装:平装页数:590Being and Time《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成名作,是二十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作品,且其影响力不局限于哲学领域,还扩展到文学、政治学、社会学、艺术等领域。
例如,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深入探讨了“being”与“存在者”(Dasein)的关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时间性维度。 参考网站: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提供了关于“being”在哲学语境中的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 'being'与其他相似词汇的辨析 在英语中,与“being”相...
自海德格尔提出此在(BEING-THERE)概念后,哈姆雷特的问题(BE或NO TO BE)就有了新解。存在,不再是黑格尔式的 … tech.163.com|基于7个网页 3. 存在某处 为了研究存在某处(being-there)在特定地点和特殊时间的实际情况,海德格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自我本质性优於自我行动(ac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