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茎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
1.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黄芥子苷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芥子粉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大量应用可迅速引起呕吐。 2.白芥子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3.白芥子有祛痰作用。 4.白芥子有调节血压作用。 5.白芥子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白芥子成...
baijie 白芥别名:胡芥、蜀芥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归肺经。白芥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化痰逐饮,散结消肿。白芥主治主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 白芥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白芥的禁忌
2.《本草拾遗》:白芥,生太原。如芥而叶白,为茹食之甚美。 3.《纲目》: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间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
止血,去瘀,接骨,清热解毒。 白接骨主治 主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 白接骨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5~15g(鲜根50~100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白接骨选方 1、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糖,捣烂外敷。
表面淡黄白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浸水中膨胀,去种皮可见2片肥厚的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粉碎湿润后,有特殊的辛烈臭气。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粘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
【化学成份】种子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内有白芥子甙(sialbin)。还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碱(siapine)和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羟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baijiemadouling 百解马兜铃别名: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 性味:味苦;性寒。百解马兜铃的功效与作用祛风利尿;清热解毒。百解马兜铃主治主治水肿;淋病;风湿痹痛;脚气湿肿;肠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过敏性皮炎。 百解马兜铃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搽。 百解马兜铃药用...
【化学成份】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炮制】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