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临夏古称河州,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景区既有乌镇西塘那江南水乡般的柔美...
街区介绍:八坊十三巷是临夏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最早的八坊具体地点在临夏市南门广场红水河以南,三道桥以北,东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东的这片回民聚居区。以后的八坊扩大到小西关一带,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等。 景区简介: 八坊十三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临夏古称河州,临夏市内...
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市前河沿路,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巷、铁家寺巷、王寺巷等十三巷组成。沿街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也衍生出了...
包图网为您精选原创可商用八坊十三巷视频素材,内容涵盖各种应用场景,满足您在不同行业各种用途需求,下载八坊十三巷视频素材模板就到【包图网】。
擁政巷介紹: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清初,具有臨夏傳統建築的主要特徵...
大旮巷介紹:大旮巷是「八坊精粹」核心遊覽區,已基本形成了以大旮巷和擁政路所構成的「八坊精粹」經典核心遊覽區,以老王寺為中心,王寺巷和石橋巷所構成的「回族商業和民族文化」核心遊覽區,以壩口巷為中心,輻射北巷、大南巷、小南巷的「民間藝術及民俗風情」體驗核心遊覽區和以紅水河兩岸景觀所構成的「生態...
民族文化介绍: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关清...
拥政巷介绍: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老王寺介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王寺街。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清乾隆年間曾擴建,1928年被國民軍焚毀,1933年由寺坊穆斯林捐資重建。禮拜大殿為中國傳統宮殿式,邦克樓為木質四層塔式樓,飛檐六齣,建造精美,為當時建築精粹,曾是格迪目派的經堂教育中心。1968年被拆除。1980年由寺坊穆斯林捐資再建,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