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想法组一台All-In-One的ITX小主机。 先看最终结果: 配置 cpu: 5600g 内存:16g 硬盘:4T NVME + 12T HDD 网口:双2.5g网口,一个Realtek 8125b,一个intel 225v,用来组软路由 机箱:sktc a09 主板:精粤B350i 配置这个主机的需求就是能满足软路由和看电影的需求,另外还要兼顾作为远程开发机器使用。所以处...
我上次分享过,最近看上的一款比较另类的小主机天宝WTR5500U,CPU采用的是R5-5500U,性能足够All-In-One,功耗更是非常低。之所以另类是因为采用了小主机很少见的双3.5寸硬盘位,加上双M.2硬盘位,并支持内存卡启动,这个规格设计完全是为了NAS而设计的。但性能对于NAS严重过剩,所以非常适合用All-In-One去榨干性能。价...
MODT 是移动端处理器移植到桌面端的主板。Intel 的小主机不如 AMD 性价比高。但是 Intel ES处理器的 MODT 主板性价比和可玩性不错,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 Q1HY 的 CPU 和核显性能都很强。而 AMD 的 MODT 反而缺少亮点。Intel 大小核在桌面端是个鸡肋,但是在 All-In-One 反而不算缺点。因为 PVE 可以给...
All-In-One 主系统为 PVE,目前常用虚拟机为三个分别为:Windows 11、Ubuntu 22.04、DSM 7.2,均直通核显: 核心分配方面:Windows虚拟机独占4大核16G内存;Ubuntu 22.04、DSM 7.2 分别独占4小核4G内存。4K 10bit 视频通过核显转码,核显负载仅 40%,CPU 完全没感受到压力(如果 CPU 转码 4小核满载可能都顶不住)。
看到一些网友搭建的All-In-One主机,“低端赛扬CPU+多个系统”的搭配很常见,最大的槽点是强行塞一个Windows。我觉得大家对All-In-One肯定有什么误会。All-In-One并不是为了把几个系统强行塞到一台主机里,而是借助虚拟化整合多个系统以节省硬件资源。所以All-In-One有两个前提:1.硬件性能够用;2.安装合适的系统。
由于我一直用的PVE搭建All-In-One,所以本文案例多以PVE为主系统,但测试方法实质上大同小异。All-In-One主机硬件为:R5-5600g+B450+Tesla P4+32G。 首先讲解Linux系统下如何查看CPU运行模式,可通过如下命令查询: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pufreq/scaling_available_governors ...
拆机正面,一侧是CPU/内存,和巨大的散热模组。内存预装的是英睿达单面16G 5600,比照13900H的规格,直接...
散热改造趁着五一假期到来,稍有闲暇时间,赶紧改造起来。主要思路是增加风道,让内部热量及时散出,及增大CPU风扇部位侧板的透气性。拆掉主机前面板,看到有预留小风扇位,非常不错 在前面板下方加装一个小风扇,在顶部加装3个小风扇把热量排出 冷气流从前面板部进入,从上方排出 说干就干,买了4把带USB口的5cm小...
All in One小主机变“火炉” ?——THIN ITX 闷罐散热改造 机器配置 一直对小而强大的机器没有抵抗力,大概在一年前,碰巧想搞一台All in One 的机器,便有了以下机器,主要配置如下: CPU:i9 9900T ES 主板:华硕 H310T2 R2.0 内存:威刚 16G * 2
All-In-One 主机的硬件要求 All-In-One 的目的是:一台主机整合多个操作系统,同时稳定运行。All-In-One 的理想硬件是服务器平台:CPU 核心多,多任务处理能力强;硬件稳定性好,可 7X24 小时运行;拓展能力强大。当然也可以选择家用硬件,虽然稳定性不如服务器,但有功耗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