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对该区域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探测到的低速层分布较为离散,海域和台站稀少的大陆下方低速层分布研究较为匮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韩光洁博士、李娟研究员等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对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附近速度结构展开了研究,成功...
本文基于IASP91模型的阻抗比并增加间断面的厚度得出前驱波的可见性会减弱,并建立模型假设410 km处的间断面是小于10 km的。 但通过进一步的正演结果,笔者认为410 km处间断面的厚度可以达到10 km,同时660 km的厚度上限大约是10 km,但这个结论受阻抗比的数值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地震波数据做波形互相关、包络变化和...
结果揭示华北克拉通 410 km 间断面和 660 km 间断面结构的空间 变化显著, 存在多处间断面深度异常. 地幔过渡带的结构特征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分为 东西两部分; 410 km 间断面变深(420~430 k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东部, 660 km 间 断面变浅(642~655 km)的区域出现在华北克拉通西北部; 在华北克拉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韩光洁博士、李娟研究员等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对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附近速度结构展开了研究,成功探测到了分布在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 三重震相的相对到时和振幅差异,包括按照震中距排列后的波列特征点出现位置等,都可以用来有效约束间...
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
存在多处间断面深度异常. 地幔过渡带的结构特征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410 km间断面变深(420~430 k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东部, 660 km间断面变浅(642~655 km)的区域出现在华北克拉通西北部; 在华北克拉通东南部, 660 km间断面显著加深. 本文分析认为, 停滞在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俯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