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古代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知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
40到60岁属于中年阶段。 中年一词合成了英文 midlife crisis 的意译,指人进入老年之前体验生命正负影响所发生的情绪变化过程和相应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行为的改变的历程。我国有的学者把这一时期看成是人生发展第二高峰期;又由于其面对老年时的种种感情危机和精神压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故有“中年危机”一说。
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为中年期。他指出,这一时期经历中年转换期(40~45岁)达到中年高峰期(55—60岁)。在中年转换期,个体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如果发现在自己的希望无法实现时,便会对工作、婚姻、信仰和理想进行修正,以获得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由于重新选择,有时会使个体的生活结构产生变化,有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