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系列连载”的总目录(可链接到每一篇):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神游千年,大美敦煌】连载目录(可链接到每一篇) (提醒:文末有更多精彩链接) ▼上两篇介绍了 323窟的北壁、南壁部分: 【神游千年,大美…
莫高窟 第323窟 初唐 该窟没有具体的建窟年代,学者推论建于初唐。分前后两室,前室残,人字披顶;主室(后室)平面呈方形,覆斗形顶。此窟以佛教史迹画为主要题材,塑像经五代、西夏、清重修。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各画千佛。 西壁开一平顶敞口方形龛,龛中塑像为清代重塑,共五身,正中为一倚...
323窟的山水画标志着莫高窟唐代山水画的高峰,人物与景物、近景与远景、山与水等关系的处理,以至整铺山水的布局,都体现出了画家独到的匠心。早期的山水画,大都以故事人物为主,山水是作为陪衬的,因而往往不顾远近透视,从山水画的角度看就失去了它的完整性,本窟南壁的三铺故事画,在这方面可说是达到了较好的统一,...
🏰步入莫高窟第323窟,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初唐盛世。这个洞窟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平顶,南北壁上各有一个盝型顶的小窟,南侧是324窟,北侧是325窟。🎨前室及甬道的表层壁画是西夏时期重绘的,而后室(主室)的平面方形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四披各画千佛22列。🗿正壁(西壁)平顶方形龛中的...
莫高窟里的佛图澄神异..这幅壁画中佛图澄立于七层塔前,合十向人们解说塔檐的风铃声音有异,指出这是不祥的凶兆。佛图澄据传可以通过在手掌上涂上油和灰即可洞察千里以外的事情,就像在对面看一样,同时还能够听佛塔上的铃声来预言,没有不
🏞️ 第323窟:盛唐时期的瑰宝。这个洞窟采用了覆斗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增强视觉的延伸感。尽管部分壁画并非唐朝原作,而是清朝时期重修的,但它们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洞窟左侧的壁画在1924年被美国人兰登华尔纳带走,而右侧的壁画则因张骞而闻名。历史上关于张骞的画像很少,这幅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张骞的样貌,后来成为...
323窟,主室南壁,上边一角,通过“数字敦煌”可以看见基本面貌。其实,这一排顶部,都是山水画的特征,我们截取其中一段。画面类似董源的江南山水,山势缓和,层叠连绵,烟云缥缈,江水明净,二人驾帆舟,一人撑桨。看不出用线勾勒,山峰坡岸都是色彩渲染,色阶由浓淡渐变很有功底。初唐-323窟-北壁-佛教史迹图【...
+− © 数字敦煌
【远景山水】#遇见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在故事画中,表现三国时期的高僧康僧会从海上乘舟而来的情景,一叶小舟云帆高挂,飘流在明净的水中,驶向港湾,后面的远景有群山映衬。富有抒情格调的画面,体现了唐代山水画的成熟。 û收藏 40 10 ñ128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
莫高窟323窟内,北壁上有一处引人注目的佛教史迹画——佛陀洗衣池和晒衣石。这个故事源自印度,最早见于《法显记》、《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据说,佛陀在传法过程中,引起了龙王的不满,于是龙王施法降雨,使得佛陀的袈裟湿透。佛陀运用神力,不仅止住了大雨,还在石上清洗并晒干了袈裟,因此石上留下了袈裟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