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CPI目标说明政府对通缩的负面影响也是充分了解的,当前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内外情况极其复杂,要破局,至少要结束通缩走向通胀,而且要快,通缩一旦持续下去就很难改变,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经济停滞30年的背后是通缩持续了30年,央行即便是将利率降低到负数也难以改变。中国在2023年就陷入了通缩,虽然官方公布的CPI...
年初设定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还是比较稳妥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2022年设定的较高增长目标最终没实现,今年一开始就放低姿态,年初设定保守一点的发展目标,这就是务实,并非坏事。虽然短期可能会降低了市场的预期,一旦超额完成的话,对经济、对股市的信心都会带来提振。其次,适度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有利于...
而在经济增速目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定在3%这个较高的位置,而且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已经高达270万亿,增速已经超过了12%,这种经济增速目标与货币发行速度不相匹配的现象透露了什么信号呢?
这其实是一个弱通胀目标,超过3%就是通胀,超过7%是严重通胀。美国由于疫情期间大手笔发钞,通胀最高达到过8%;货币供应太多,商品供应相对递减,通胀就发生了,那就加息,用货币工具调节,让市场上的货币倾向于存钱。中国的情况比较独特,通胀与通缩这类经济学的定义上解释不了。比如通缩,政策面否认出现了通...
这实际上是一个弱通胀目标。超过3%就是通货膨胀,超过7%就是严重通货膨胀。由于疫情期间美国大量发行货币,通货膨胀率最高达到8%以上;货币供应量过多,商品相对供应量减少,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然后提高利率,利用货币工具进行调节,使市场上的货币趋于储蓄。中国的情况比较独特,无法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经济定义来解释...
据了解,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再定为5%,而通胀目标却高达3%,国家对于二〇二三年经济发展的预期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那么,在这两个预期目标的背后,又透露出什么信号呢?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 此前根据国际有关组织的预判来看,2023年中方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在6%左右。按照我们以往的发展趋势来看,6%的...
2024年的通胀目标定为3%,而去年为0.2%,说明政策预留空间还是比较大。 也就是说,今年还有降息空间,货币投放还可以宽松一些。这对股市算是利好。 如果通胀达到3%的预定目标,物价上涨就超过了存款利率,对存款人是不利的。说明政策上还是鼓励消费,甚至是鼓励投资股市。
最近两会提到,今年的通胀目标是3%,这就决定了最上游的大宗商品,会普遍迎来一轮新的上涨周期。 过去我们害怕通胀,因为经济增速快,很容易出现过热,所以过去的目标一直是压制通胀。而现在,我们期待通胀,第...
墨西哥央行副行长表示,将尽可能长时间维持足够严格的货币政策,以实现3%的通胀目标;预计2025年经济放缓是私营部门谨慎态度和财政政策余地不大的结果。 来源:金融界AI电报…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通胀走势总体温和平稳,今年1-6月CPI累计同比上涨1.7%,PPI同比涨幅逐月收敛回落,在全球出现罕见高通胀的背景下保持了国内物价形势的稳定。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