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荼,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些运动 ( ) A. 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日 B. 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 C. 使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D. 标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 相关知识点...
1936年卡斯特尔回到德国,将所拍150余张照片整理成册并出版命名《中国飞行》。2015年6月1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一场名为“飞越中国”的航拍照片展,为世界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文地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谁都没看见过,即使见过的人也都已然老去,只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虚无缥缈的年代。影像技术的发明,...
中国社会中个人的日常生活,从而也在这套意识形态化的论述宰制下,与救亡富强的国族计划紧密挂钩,遭到了高度政治化的命运。 等到20世纪30年代,外患日亟,中国面临存亡绝续的深重危机,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更进一步被问题化,成为政治势力竞相攘夺,进行政治动员,开展各类对抗性国族计划的场域。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范围广及...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货运动是历史学、经济学、广告学、新闻传媒与文学等众多学科聚焦的对象,既有从宏观视角对国货运动展开整体研究,以不同区域为考察点探析其流变,又有透过广告、女性化妆品、国货商标等细微处剖析国货运动推进过程的特点及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本文则以消费行为为视角,从催生国货运动的历史因...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社会史问题已根本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背景下,它更多地是借用政治立场的身份来研究历史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很短,因而有很多的不完整性,因此会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曲解与反对。但从学术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1930年代,北京,穿着破烂的老学究。 国民党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后没消停几年就进入了20世纪30年代。本寄北伐战争全国统一,国家步入统一稳定的局面。 但日本虎视眈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整个30年代,中国更加苦难深重,这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年达,饱受战乱摧残,饥荒不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
①20世纪30年代是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的时期。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②为了挽求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也有了发展。③1935年中共正式提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④...
回顾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际压力下,政治体制的变革步履维艰,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然而,正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结构性的调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30年代的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
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又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传播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与绝佳契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让人们觉得世界性革命即将开始,必须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迎接全世界无产者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就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中。这个大背景决定着马列理论在中国的命运。
1933年至1937年,法国摄影师、日记作家埃莱娜·霍普诺(Hélène Hoppenot,1894-1990)在中国生活,拍摄了彼时动荡与平静、开放和封闭共存的中国社会影像。1946年,《中国》(Chine,1933-1937)画册出版,成为20世纪30年代少有的国外女性视角下的中国摄影集。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