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合成 2-吡啶酮的工艺是以吡啶和氨 基钠为原料,经齐齐巴宾反应、重氮化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完成的。新的合成工 艺是由吡啶经过光氯化和亲核取代两步反应来完成。 1.1.2 吡啶类-N-氧化物的特性 吡啶分子中的环氧原子,有 1 对未成键的电子,很容易被氧化成 N氧化物吡啶系列化合物,后者的性质很特殊,吡啶...
2-吡啶酮的合成设计 摘要此种合成方法比传统合成方法工艺缩短了1/3,而且在传统方法原料中氨基钠为一级易燃品,不能与空气接触,使用条件苛刻。这种合成方法总转化率(以吡啶计)比传统方法高约37%。通过IR和NMR的解析,可以推断产物主要为酮式结构即2-吡啶酮,而不是烯醇式结构即2-羟基吡啶。红外光谱在1665cm-1有C...
2-吡啶酮是一种两可亲核试剂[1],能作为双烯发生[4+2]环加成[2],在肽合成中常用来形成活泼酯[3]。2-吡啶酮是经典的亚胺醇和酰胺互变异构的底物 (式1)[4]。 在极性溶剂中,该化合物更容易以吡啶酮的形式存在;当溶剂极性减小时,则会出现羟基吡啶与吡啶酮之间的平衡。而在气相中,则主要以羟基吡啶的形式存...
1.一种2-吡啶酮的催化合成方法,即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其中所述R1基团为:-CH3、-CH2CH3、-(CH2)2CH3、-(CH2)3CH3、-CH2CH(CH3)2、-(CH2)4CH3或-CH2C(CH3)3; 所述R2基团为:Ph-、4-CH3Ph-、
该工作丰富了2-吡啶酮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证明具有铁螯合功能的15-HT对于白僵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生陈波博士和孙岩磊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成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
-乙基 -3-氰基 -4-甲基 -6-羟基 -2-吡啶酮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n-乙酰 -4-甲基 -6-羟基 -2-吡啶酮、氰化钠、氢氧化钠、硫酸和乙醇等。 2.反应条件及操作步骤 (1)将 n-乙酰 -4-甲基 -6-羟基 -2-吡啶酮、氰化钠、氢氧化钠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搅拌混合均匀; (2)在室温下,逐渐加入硫酸...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特别涉及一种在三取代膦催化剂存在下,由廉价易得的2-吡啶酮、丙炔酸酯高效且高选择性转化为(z)-n-烯基-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1、n-取代2-吡啶酮在各种天然产物、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它们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也是有价值的合成子。因此,n-取代2-...
吡啶酮PCN型配体.前两个系列配体按照结构差异各有三种亚型.对于PCN型配体进行了钳形金属催化剂方面的合成应用.采用NMR和单晶XRD等技术对配体和钳形金属络合物进行了一系列表征.2,将2-吡啶酮-噁唑啉和2-吡啶酮-咪唑啉新型配体应用到钯催化无导向芳烃的烯基化反应.反应使用Pd(OAc)2(10mol%),Cu(OAc)2(1 eq....
合成n-乙基-3-氰基-4-甲基-6-羟基-2-吡啶酮的工艺如下: 1.将3-氰基-4-甲基-6-羟基-2-吡啶酮和碳酸二乙酯加入于反应釜中。 2.在低温条件下,向反应釜中缓慢滴加溴化乙酰。 3.将反应温度升至室温,并搅拌反应混合物一段时间。 4.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70-80摄氏度,并继续反应。 5.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混合...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由取代的2‑吡喃酮和羟胺水溶液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得,其反应式为:其中:所得1‑羟基‑2‑吡啶酮类化合物与乙醇胺反应成盐后作为抗菌剂、去屑止痒剂应用广泛,其中R1=H,C1‑C4直链或支链烷烃,R2=H,C1‑C10直链或支链烷烃,或环烷烃。优选R1=CH3,羟胺水溶液由羟胺盐酸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