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睛、皮肤的刺激作用,反复接触对肝、心脏有损害作用。能引起惊厥。 [2] 2,4-二氯苯氧乙酸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375mg/kg(小鼠经口);666~1313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300mg/kg×5次/周×4周,全部死亡;大鼠经口100mg/kg×5次/周×4周,生长抑制...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₈H₆Cl₂O₃,主要用作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2,4-二氯苯氧乙酸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发现历史 1941年美国人R.波科尼发表了2,4-D的合成方法,1942年P.W....
2,4-二氯苯氧乙酸主要用于高浓度(500ppm以上)茎叶处理,适用于麦、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田间的阔叶杂草及萌芽期禾本科杂草防除。具有内吸性,能经根、茎、叶进入植物体内,降解缓慢,导致植物体内激素平衡失调,干扰核酸与蛋白质代谢,促进或抑制特定器官生长,引发杂草茎叶扭曲、茎基变粗、肿裂等现象...
按植物种类的不同施用不同的剂量,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早熟,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但是如果剂量使用不当,也会使植物受到严重伤害。 作用机制 2,4-二氯苯氧乙酸是以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素。它被叶片吸收后转运至植物的分生组织,随后使得植物不受控制且不可持续的生长,导致茎干卷曲,叶片萎蔫,最终造成植物的死亡。
反应机理势能面水解溶剂化效应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应用广泛的农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素,在它的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化学反应.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分别研究了它在代谢过程中的三条水解反应途径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Ⅰ)2,4-D水解反应有两种模式,C(1)-O键解离的氢转移和C-Cl键解离的氯被取代...
作用机理与特点 2,4-二氯苯氧乙酸别称2,4-滴,属于激素型除草剂,在高浓度时具有毒杀作用,促使杂草茎部组织增加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恢复成熟细胞的分裂能力,从而促使细胞分裂,造成生长异常而导致杂草死亡,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被广泛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牧草、高粱、甘蔗等禾本科作物...
自从1942年齐默尔曼等人发现2,4-D的作用以来,这种物质在农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主要用作除草剂和防止果实早期脱落剂。2,4-二氯苯氧乙酸在植物体内能迅速转移,其分解代谢顺序为羧基碳,亚甲基碳,但苯核部分不易分解。撒入土壤的2,4-二氯苯氧乙酸可以被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水生黄杆菌等细菌分解。此外...
2,4-二氯苯氧基乙酸,英文名称2,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简称2,4-D,是植物组培中最常用的一种诱导愈伤组织生成的生长素,可维持细胞的去分化状态。2,4-D也可作为除草剂的有效成分,通过破坏肌动蛋白骨架来控制细胞生长和根部伸长。英文别名:2,4-D; Vidon 638; Diclordon;...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6Cl2O3,主要用作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2,4-二氯苯氧乙酸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发现历史 1941年美国人R.波科尼发表了2,4-D的合成方法,1942年P.W.齐默尔曼和A.E....
二是以苯酚和氯乙酸先作用,然后再氯化而成。而本实验采取第二种路线,通过两步氯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首先是在碱存在下,氯乙酸与苯酚作用生成苯氧乙酸,然后氯化分两步,(1)先通过双氧水氧化氯化氢来进行氯化,得到氯苯氧乙酸;(2)再在弱酸条件下用次氯酸钠氯化,制的2,4-二氯苯氧乙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