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收缩力也随之增加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即停止变化;2同一频率下,收缩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注意肌细胞的阈刺激,以及最适刺激强度,完全强直收缩等这些特殊的状态;4分清肌细胞的阈下刺激和阈上刺激之间的分界,以及看清肌细胞的强直收缩,和分清肌细胞的不完全和完全强直收缩。实验报告格式...
1、 重点 实验 1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 1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目的】本实验在保持刺激时间恒定的条件下,逐步增加或减小对蟾蜍坐骨神经的刺激强度 ( 脉冲振幅 ) 和改变电脉冲刺激频率,观察记录腓肠肌收缩收缩张力,分析探讨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张力的关系。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不同刺激强度和 频率刺激神经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标注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曲线记录图,发现兴奋的产 生与刺激强度有关,在本次标本中,0.09V为阈强度,0.14V为最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形式与刺激频 率有关,本次标本在3.0Hz时出现单收缩,7.0Hz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21.0Hz时为强直收缩。
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7、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
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能产生某种迅速和特定的生理反应,因而称为可兴奋细胞。由于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产生外部活动变化前,都先产生动作电位的变化,因此,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称为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不同细胞,其兴奋性的高低不同,通常用阈强度...
5.膜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6.动作电位产生去极化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7.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8.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9.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四、选择题 1.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A. 排尿反射 ...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肌纤维的结构 肌纤维的结构 肌管系统 肌膜细胞核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 A带 I带 肌原纤维 粗肌丝细肌丝 骨骼肌纤维收缩的机制:微丝滑动学说 ---肌纤维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由于肌丝本身的缩短或弯曲,而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①据柱状图可见:与自然状态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数量均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中强度组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
4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缓;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必修2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1)“全或无”现象: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达到一定强度,产生的动作电位即为最大值。 (2)不衰减传播。 (3)脉冲式发放。 44.细胞在安静时Na+受到强内向驱动力,若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则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细胞发生动作电位后,K+受到强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