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保界救亡运动: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前夜壮举!提及辛亥革命,人们往往聚焦于武昌起义的枪声和清王朝的覆灭,却鲜少提及保界救亡运动。国内研究者对此关注寥寥,相关著作更是鲜有提及,仿佛这段历史被刻意遗忘。然而,正是这场运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和社会舆论。
2023年初,长篇小说《河图》出版,它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济南和黄河岸边的泺口镇为地理坐标。通过一个革命者和其家人在历史漩涡中的际遇、一个巡警局长难以言说的家国兄弟情仇、一个在济南泺口铁路桥施工的美国工程师的书信与日记,描摹了那个时代微缩的云图,作者用“黄河”这一特殊意象,以及...
清廷饬令解散各地保路同志会,扩大镇压。中国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号召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转而分兵攻略各州县,发展为全川范围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更多全部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反对。湖南各界群众以铁路公司、咨议局为阵地,积极争路,迫使湘...
《1911再读辛亥革命》内容简介: 《1911再读辛亥革命》一共分为6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前夜、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憧憬、逆流、破晓六大部分,全片的拍摄时间在一年左右。据节目执行总编导李黎介绍,由于孙中山先生是著名的漂泊者,摄制组基本追寻着孙先生当年的足迹,在日本、英国、香港、美国、武汉、南京等地进行实景拍摄...
这是1911年清朝末年,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悲剧终局,其头颅落地,标志着清廷覆灭前夜的风云变幻,辛亥革命后,清朝官员命运迥异,赵尔丰因镇压起义、收复西藏、平叛护土之功绩,却难逃革命洪流,终遭不幸#历史 #历史事件 #历史照片 #赵尔丰 - 老邬说历史于20240827发布在抖音,
见证洋务运动及辛亥革命历史沧桑的清末"湖广总督署遗址",经考古人员打围发掘后,昔日气派辉煌的督署衙门建筑遗址,正慢慢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悉,湖广总督署建于1857年(咸丰七年),毁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那一年(1911年10月遭武昌起义军炮轰 - 武汉·老汤说于20240920发布在
辛亥黄花岗起义——林觉民 辛亥滦州起义第3集:风云突变 辛亥滦州起义第5集:喋血滦州 辛亥滦州起义第6集:义烈千秋 辛亥滦州起义第1集:秋操玄机 热点内容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辛亥革命(2)第一次鸦片战争 《非常大总统》 辛亥档案之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第一集 ...
1911年10月12日以后金融危机首先在北京出现。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已经是10月11日,11日到12日之间,内阁竟然没开会,王公大臣没有做出一个决策,直到10月12日凌晨5点,他们做出了一个决策:出兵镇压,派荫昌去。荫昌曾在德国留学,学过军事,曾作为清朝的使节出使德国,他最拿手的是唱京戏,但这次他自己就打退堂鼓...
2023年初,长篇小说《河图》出版,它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济南和黄河岸边的泺口镇为地理坐标。通过一个革命者和其家人在历史漩涡中的际遇、一个巡警局长难以言说的家国兄弟情仇、一个在济南泺口铁路桥施工的美国工程师的书信与日记,描摹了那个时代微缩的云图,作者用“黄河”这一特殊意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