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是19世纪40年代第五年,中国农历纪年为乙巳年(蛇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日本仁孝天皇弘化二年。1845年发生了的历史事件:1、道光二十年,我国领土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抢占,邦哈萨克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领土遭到破坏。2、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开始受到英军侵略,后来签订了《南京条约》,标志...
爱尔兰大饥荒也被称为马铃薯大饥荒,是1845年发生在欧洲爱尔兰岛的大饥荒。这场大饥荒从1845年持续到1850年,导致大约100万爱尔兰人直接死于饥饿或因饥饿带来的各种疾病。还导致大约180万人离开爱尔兰岛,迁徙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现在美加澳等国生活着大量爱尔兰后裔,包括美国总统拜登,也是爱尔兰裔。造成这场...
1845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爱尔兰大饥荒。这场饥荒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具体影响如下:人口锐减:在这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这其中包括饿死、病死以及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大约一百万人。主要原因: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晚疫病菌导致的马铃薯腐烂和失收。马铃薯作为当时爱...
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宫慕久和英国领事巴富尔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这也标志着上海英租界的正式确立。为了和之后的章程相区分,这份也被称为《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 [1]《租地章程》 《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开篇即引用了先前签订的条约内容,强调英国拥有在上海租地的权利。然后声明租界范围,即洋泾浜(1915年被填...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1845年( ) A. 英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法国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在这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称为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
1845年1月10日,39岁的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收到一封陌生男子的来信。此后,她的人生,因为这封陌生来信,陷入往复的纠结、痛苦和甜蜜。男子名叫罗伯特·勃朗宁,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诗人。说是陌生,其实也不十分准确。此前,伊丽莎白曾偶然读到过勃朗宁的诗作。伊丽莎白在自己的诗集中,对勃朗宁的诗作大为赞叹...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原名西印度银行,分别在香港和广州开设了分行,标志着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领域的侵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此之前,西方殖民者通过公司和洋行进行金融活动,主要是国际汇兑和资金周转。丽如银行的设立开启了大规模的外国银行涌入,他们吸收中国资金,发行纸币,...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反馈...